黄伟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 404100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之下,无论是对于原本的教育理念,还是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提出了创新性的要求。并且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也更加强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占据主要性地位,让学生经历一系列与科学研究相似的过程来对知识进行追索。所以说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我们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需要更加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挖掘。基于此本文立足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探究在新课程背景之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
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事实上教师是具备一定便利性的。一方面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自制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方式创新的时候,也具备较强的基础依托。另一个方面,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适应能力,所以不能教师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探索,学生都能够迅速适应教师的教学节奏。接下来本文将立足于高中阶段数学教学活动的现实情况,探究在新时期应当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现实情况分析【1】
首先从学生主体方面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年龄层次,他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往往具备更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再针对这些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不要像以往那样一直去强调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反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时候,就可以去食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性地位。但是,一个班级当中并不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都能够达到相应标准的,比如某些同学的自制能力较弱,所以他们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一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约束和强制力减弱,那么这一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会呈现下滑的不良现象。由此可见,高中阶段的班主任并不是不想进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而受到一部分同学自身的条件局限。另一方面,高中阶段的课程时间较为紧迫,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强调教学效率,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复习留下充裕的时间。于是有很多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会由于受到时间条件的限制,从而减弱了对于数学教学的创新力度。以上提到的这些都是高中阶段数学教学活动创新存在的局限性因素,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些局限性因素需进一步展开策略探索。
二、如何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一)以教促学,构建良性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教学方式创新,更加强调良性师生关系的构建,也就是教师要由以往的知识输出主体性地位逐渐转移到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地位。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去强调良性师生关系的构建,只有在良性师生关系的引导之下,才能够确保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能够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去进行探索。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还应当注重以教促学,进一步促进良性师生关系的构建。比如说,数学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数学成绩的学生定期展开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去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的实际需求,并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之下去帮助学生。除此之外,数学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部构建意见反馈信箱,学生可以通过写匿名信件的形式,将自己想要对数学教师提的意见或者所说的话,以书信的形式放入到信箱当中来。数学教师也需要定期对现象当中的信件进行统一的回复。通过这样的形式,就可以进一步密切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数学教师更加了解学生在学习当中的实际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2】
(二)适当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即将面临着未来的高考,因此他们在加强数学学习的时候,效率和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于是数学教师在对他们进行统一教学活动的时候,就不能再采用一贯的那一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而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能力与学生实际的情况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说数学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或者是数学成绩,以及学生在日常数学学习当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能力的划分。对于那些能力层次较高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更加偏向于对它们进行能力拔高的训练。对于那些数学能力较弱,技术较为薄弱的学生,数学教师就可以亲自带领他们来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夯实。通过这种分层教学的形式,一方面能够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身的前提条件之下,去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确保数学教师在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的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提高。
结语: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尝试高中数学教学的新方式,是每一科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数学教学的活动当中,教师也要注重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才是真正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只有数学教师能够做到良性师生关系的构建,以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特点来制定独特的教育方式,才能够促进数学教学的创新不断朝着更加优质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秋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7):105.
[2]姜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人文之友,2018,9(1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