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技巧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胡伟
[导读]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胡伟
        重庆云阳县南溪镇富家小学,重庆  云阳  404505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提问来不断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同时课堂提问是把教师、学生和教材有效联系起来的桥梁,有效的课堂提问对教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如果能够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心灵,还能有效地掌握学生当堂课学习情况。因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作一些简要分析。
        关键字: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技巧
一、课堂提问的意义
        课堂提问应该分两部分,即在上课时间,老师对学生的提问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数学课堂提问也就是指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的能够引起学生言语思维反映的数学信号,它串联着数学学习的过程,指向学生的数学思维。课堂中所提的问题往往是经过老师精心设计过,能够恰到好处的抓住学生的“数学思维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提问可以不断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刻紧跟教师的教学活动,这比由教师单向传递给学生信息所获得的知识印象要深刻得多。
        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上课之前教师提出问题,这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想要急于想了解本节课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对于本课内产生兴趣。促使学生参与课堂,启发学生思考。假如一节数学课上完,所有内容都是由教师单一的讲演,那么这节课学生就没有机会自己思考,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理解不深入。如果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到答案,最终得出结论,这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有了成就感和获得感对于知识的记忆就更深刻。
二、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数学课的提问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数学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变换方法,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一)、简练准确地提问
        数学课是一门系统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既要顾及数学的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

例如: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14 ÷ 7”老师提问:“ 14 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可以是:“ 14是个两位数”、“ 14是个小于 17 的数”、“ 14是个偶数”等等。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所提的问题含糊不清。我们不妨这样来提问:“ 14 在这个除法算式中,我们称它是什么数?”学生就不难做出正确的答案,在这个算式中它是被除数。
(二)启发性地提问
        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来看,小学数学知识是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的,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不能“授予”,而是重在“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环节中创设问题情境,适当的给学生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好奇,从而让学生由好奇达到求知的目的。教学中,把所要解决的问题,不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先把前提条件交待给学生,然后提出疑问,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经过思考,追根问底,直到得出结论。例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中的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和经验,将口算的计算思路直接迁移到笔算中来。如教学“25+17”,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口算“25+7”当“个位相加满十,怎么办”,再引导学生思考笔算中“35+37”中“个位5+7满十了,怎么办”。
(三)趣味性地提问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但大部分内容却表现为抽象和乏味。数学知识具有连贯性,条理性、逻辑性、严密性等,这就决定了数学学习缺乏趣味。如果教师在设计提问内容时,能够做到新颖别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就能使学生感到愉快有趣,在愉快中接受学习,愿意学。比如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能根据教材内容,把当堂要学习的知识串编到故事当中,利用故事情节的发展来提问,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成妙趣横生的教学活动。同学们在有趣的故事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兴趣,从而大大地调动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数学课堂提问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明确各章节的知识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各章节知识间的联系,教师的“问”要融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启发性于一体,教师的“答”要切中要害、精练干脆、准确无误。我们要积极地挖掘教材,结合课堂演示,科学地运用提问方法,以“问”促教,真正地展现出课堂提问的魅力。
(二)、针对性原则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缘于疑。”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有价值的、针对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课堂教学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点拨学生思路、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情感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提问一定要注意有的放矢,要有针对性,提问时要注意有具体指向,针对某个问题、某个现象提出疑问,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去解决。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也可以提问,这时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能帮助学生实现认识的飞跃。
        总之,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