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 关峰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峰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7300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目前高中数学教学观念仍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观念;转变路径
        对学生而言,高中时期是掌握数学思维、夯实学科基础的重要阶段。目前高中数学教育往往以高考为导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则对学生数学能力、数学思维、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全面的要求。这要求教师审视现阶段的教学观念,积极转变数学教育理念,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目前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观念误区
        (一)教学目标导向单一
        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往往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在教学目标设定中,往往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单一目标,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数学思维、学科素养的培养。一方面,以成绩为单一导向会打消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混淆数学的学科本质,无法深刻吸收、理解、应用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公式和解题方法的记忆应用,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无法建立具有数学学科特色的理性思维模式。
        (二)对教学关系的认识不足
        目前,师生的教学关系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仍然采取单向的授课方式,在制定教学目标、布置学习任务、评估学习效果时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时会因超出教学目标而打消学生探索数学知识本质的动力。而在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创新中,出现了教师对学生盲目鼓励、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参与的现象。教师可能高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忽视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认知偏差,使创新课堂流于形式,不能给学生带来知识和思维方法的真正提升。
        (三)教学策略缺乏科学规划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灌输式教学模式受到广泛批评,一些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教学目标的框架下自己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独立理解教材和练习习题,自由进行知识拓展。但在学习任务的布置中,盲目将课堂任务下放,高估学生的自觉性和理解能力,导致学生课下学习效率低下;在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学习成果汇报成为课堂主体,但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缺少指引,导致学生的讨论和汇报内容缺乏深度,或偏离教学目标,反而成为学生额外的负担。
        二、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路径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对教师和学校、家长、学生等教育参与主体而言,必须改变以高考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才能达到理想的数学教学效果。教学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高中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思维、科学素质的人才,为学生的大学教育和工作生活打下坚实基础。过分强调应试技巧而忽视学科素质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自然也无法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反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多元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整合归纳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架构、学科视野、科学认知。

例如,在圆锥曲线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直接记忆公式结论,在解题时套用计算。但教师应该更注重对学生数形结合思维的培养,锻炼学生对几何问题建立代数模型,并通过代数推导总结几何结论的能力。
        (二)建立紧密和谐的教学关系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转换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师生间建立起紧密和谐的教学关系。首先,教师必须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充分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采取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随着年龄、认知环境、教育方式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学习能力、知识储备与学科认知都有所不同,因而教师应注意课堂内外的教学反馈,根据学生思维特点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其次,教师应充分意识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和课下减少参与,给学生无边界的自由。教师应担负起监督、引导学生学习的责任,善于发现并指明学生的错误和思维误区,明确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目标导向,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引和警示,让学生在保证学习效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三)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应勇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学规律,鼓励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教师可以创新运用教学工具,让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相关知识更易于接受。在信息化教学的潮流下,为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可探索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例如,立体几何部分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图片、视频等分享空间几何体的实例,共同讨论其构成元素和组合特点;在立体几何相关定理证明的教学中,教师可运用三维构图软件或动态文稿演示直观地展示不同几何元素的关系。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几何画板软件,更精确地展示不同函数图像的形状,并且可以由学生调整函数参数观察图像变化,强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
        (四)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不断在教学反馈中调整教学目标和授课方式,才能提升教学水平,制定更合适的教学方案。教师可以课堂的互动中直观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难度,调整自己的讲解策略。在学习成果汇报和知识能力测验中,可通过不同的题目类型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观察学生是否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建模能力,评价前期教学是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有所帮助,从而在教学中有侧重的增强对学生某一方面知识技能的训练与学科素养的渗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应主动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从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出发,完善教学环节,构筑合理的评价机制,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注重教学反馈,从而促使学生具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任培.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高中数学教学[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6):153.
        [2]谷佳.探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路径[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3):141.
        [3]周文帝.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路径[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0):91.
        [4]余春辉.探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路径[J].高中数理化,2019(1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