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锦娟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八小学 563004
摘要:微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微课。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灵活地应用微课,不仅实现教学方式的优化,还可以实现抽象知识的直观展示,辅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引言
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教师引领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也是如此,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个引领者,带学生走进数学空间,这是数学教师的职责。微时代的到来,微课渐渐走进了课堂,它以其短小、精准、有趣、有效的特征成为了课堂中的角儿,倍受青睐。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于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在微课中掌握重要知识点,突破一个个的难题,这对于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发挥以及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少讲,学生多思”的呼声更迎合教育改革的需求。教师将一些需要传授的知识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能弥补课堂师生互动不足的局面。微课,因微而灵动,因微而更具吸引力,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微课设计上还存在问题,不关注微课的课程系统化,不关注微课的趣味性和针对性,有的教师甚至在课程中多次使用微课,这样的教学背离微课使用的目标,这就要求每个教师能够对微课引起重视,精心设计,灵活采用。文章结合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经验,将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微课导入课程,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中,最突出的便是好奇心强,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们总爱问为什么,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欲望,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微课内容,使学生能够在上课伊始便对所学知识产生学习情感。只有学生的情感参与到了其中,他们才能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微课有着时间短的特点,用在导入环节比较适当。教师在设计微课的时候,要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机的联系,最好渗透一些实验性的、生活化的、启发性的内容,让学生可以在一种形象生动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其实小学数学很多新知识学习都可以用一段微课视频导入,根据教学需要,或教材中举例问题导入,或学生熟知的数学生活问题导入,或上一阶段旧知解决困境的导入……微课导入课程,要符合学情,要立足时代生活,不要将一些枯燥的内容通过现代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反而会弄巧成拙。真实地感受到学生的心灵,让微课真正起到唤醒和启发的作用,这才会事半功倍,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微课解读概念,拓展学生数学的思维
数学学习中有很多的定理和公式,而这些定理和公式学生记忆起来很难,容易混淆,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根本没有弄懂这些概念的由来,思维固化在了记忆上,而没有足够的思考。小学数学学习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思维能力下,学生对于概念更应该有更清晰的认知,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是什么,更要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这样,微课可以为学生清晰地展示每一个定理和公式的来由,让学生对每个数学概念都不再心存疑惑,这样,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便不会一头雾水,只有每个学生都能具有清晰的思路,都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强烈的参与感,能够对那些定式、定理信手拈来,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便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微课重难点教学知识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每一个定理/性质/定理的形成条件,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多留几个疑问,使其在不断的探索中感受到一种学习的成就感,在解释完概念后,教师还可以在微课中设计一到两个应用题目,从而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微课迁移问题,促进学生感悟数学的能力
小学数学学科素养中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简单的运算能力,还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课文中简单的计算题详细讲述,而且还要求对课本知识进行一些适当的迁移,而迁移知识需要大量的课堂时间和空间,不仅要学生的互动,而且还要求学生在迁移知识的过程中融合进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微课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迁移,在微课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程度,精心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将所学知识融入其中,这样,微课就可以成为一个桥梁,沟通学生与数学之间的情感,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学习的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懂得知识点,更要让学生用这样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利用微课迁移知识,不仅可以在简短的时间使学生接触到更多与知识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还可以在这样的讲解中感受到一种亲切感。
四、微课收束全课,唤醒学生回顾数学的记忆
数学学习需要大量的计算,往往课程结束的时候,满黑板都是教师讲解的内容,而在这样的讲解中,学生会感觉到数学学习的繁杂,一节课结束后可能都找不到知识讲解的开始部分。这样,学生对于整节课的知识体系就不会清晰,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在课程结束之时展示思维导图,在导图的指导下,将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思考,学生脑海中的知识更加系统化,记忆也更加深刻。当前,教师结束课程的形式往往是习题,这其实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真正的思考应该是学生对于知识架构的掌握,是每个学生内心对于知识的深层次探索。微课可以用简短的时间为学生展示出更强的思维体系,这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大有裨益。
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来历,讲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讲述实际的应用。而整节课的课程容量很大,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随着教师的思路不断跳跃,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有的同学还是没有记住面积公式,怎么办呢?微课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问题。在微课结束视频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思维导图,画下一棵大树,将知识点分布在各个树枝上,以三角形为树干,以枝叶为衍射,让学生自己去回味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从公式的形成过程,到公式的应用,学生可以清晰看到整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能够在思维导图中梳理好课程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极其有益,不仅如此,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数学课程教学中,每一节课都需要这样的归纳和思考。
其实不仅一节课可以这样操作,一个单元,甚至一个专题复习也是可以用这种方式结束课堂。微课收束全课,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而且还可以在总结全课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唤醒学生对于数学体系的理解和探究,在设计微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思维导图或者是知识点梳理的形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时代的到来,影响着教育的革新。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也要积极响应时代之约,让现代化教学手段服务自己的课堂和学生。微课,微却精,它能够唤醒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渴望,也能够引导学生在积极探究的心理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赵海艳.探究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71-72.
[2]季利英.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的技巧[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4):177-178.
[3]袁青兰.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1,(07):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