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钧
诸暨市特殊教育学校,311800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如何在特殊教育行业为智障儿童提供更适宜、更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进一步提高智障儿童的数学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快乐学习,提高智障儿童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习情感的快乐体验,减少智障儿童学习数学普遍缺乏兴趣的现象,为智障儿童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作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准备。
关键词:智障儿童 数学 教学 特教 培智学校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对学习者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等都有着很高要求的学科,智障儿童学习起来难度更大,培智学校的数学教师们应当及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做出改进,设计快乐的数学学习环境。接下来,笔者将从多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优化培智数学教学,让智障儿童喜欢学数学,更轻松、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一、设定趣味游戏,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无论是智障儿童还是正常儿童,他们都有着爱玩的天性,教师在给学生们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考虑到各种数学知识定理比较枯燥乏味,智障儿童们理解起来困难比较大,所以就要运用“寓教于乐”的思想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趣味小游戏。在趣味游戏中,巧妙安排、穿插数学知识点;在趣味游戏中,渗透数学基础思想,锻炼数学基础能力;在趣味游戏中,智障儿童学习数学的过程体验,更轻松、更积极主动。智障儿童虽然智力方面存在障碍,但是他们也能够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与数学定理知识等进行学习与理解,教师如果能够在数学教学的时候,设计一些充满趣味性的学习先导活动,往往可以更好地调动智障儿童参与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数的组成与分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能更清楚地知道,数字都能够由哪些其他数字所组成的,就可以这样来设计趣味游戏:事先为学生们准备一些能够戴在头顶上的数字牌子,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挑选个人所喜欢的数字戴在头上。当游戏正式开始的时候,教师再让孩子们自己去找其他的同学,看一看自己头上的数字是否能够跟其他同学的数字一起组成另外的一个数字,将可以组成数字的同学拉入自己的小组。这样的趣味游戏教学设计,能够让孩子们在数学课堂上有更高的自由度,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地探索了“数的组成与分解”。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游戏是一个巧妙的载体,也是一个快乐的情感体验过程。它大大地提升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学习气氛,使得学生们对于“数的组成与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习难点在趣味游戏的快乐体验过程中轻松突破,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愿意学习数学知识了。
二、教师耐心指导,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特教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数学教学能力,而且还应当对智障孩子们多一份关爱与耐心。智障儿童由于在感官、心智方面都存在缺陷,所以在学习各类知识时,会遇到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抽象数学知识的学习,智障儿童更是有学习困难和学习动力不足的普遍现象。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更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讲解每一个数学知识点,用符合智障儿童思维习惯与学习水平的方式,设计教学,悉心指导,不过于急躁,不追赶教学进度,秉承“育人”的理念,让学生得到耐心的教学与温暖的关怀,把枯燥的学习过程,转变成充满爱的学习、轻松的学习、快乐的学习。
当教师给学生们讲解“钟面认识”时,就可以找来各式各样的钟表,带领学生一起观察不同钟表的异同点。
经过观察,学生们会发现:虽然有的时钟没有秒针,但是所有的钟表表面上的数字是相同的。然后教师告诉学生们如何区分时针、分针与秒针,耐心指导学生看时间。可能有的学生对于怎么看钟表时间还是理解不到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动时钟上的时针,按照要求进行不同时间的拨动,给学生近距离接触钟表的机会,促进学生消化知识。
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分层教学,是培智教学的常规教学方式之一。实施细致的个别化教学方案,分组分层实施教学小目标,小步子、多循环,细嚼慢咽地消化基础知识点。种种这些教学指导手段,都是出于同一个教学理念: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三、利用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逐渐在学校当中得到普及,目前大部分学校在进行教育活动的时候,都会考虑结合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而智障儿童们很多在听力与语言表达方面也存在问题,故而在平时,智障儿童习惯于通过眼睛观察完成学习与认知。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为智障儿童进行教育的时候,也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技术增强课堂趣味性,充分发挥多媒体教育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的特点,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上得到刺激,从而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定理以及数学推导过程。
数学应用,是数学学科中十分重要的知识部分。要想完成对应用题的解答,学生们不仅仅要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定理,而且还要具备很强的信息整合与分析能力,对智障儿童而言,这是个艰难的考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师将条件、问题以及场景等因素,用动态的形式加以演示,学习在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下,得到更直观形象的理解。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对问题和数量关系的理解难度大大降低,解题变得轻松。比如:“在河面上,有十五只鸭子,经过一个岔河口,有六只鸭子向另一个方向游走了,现在河面上还有多少只鸭子?”教师为了突破数学问题教学的难点,设计呈现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六只鸭子从鸭群中游走了的动态,自然很好地理解了“15-6=9”的数量关系,问题得到轻松、顺利的解决。
四、导入生活情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对于智障儿童们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对数学理论有多深的理解和应用,更多的是,他们需要使用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来解决平时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所以,培智学校的教师们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创设更多的相关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所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教师给学生们讲解《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时候,一般要带领学生认知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然后再让学生们弄懂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之间存在的换算关系等。考虑到,可能部分智障儿童无法完成各面值人民币的换算,教师利用纸张制作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卡片,按照“分、角、元”等单位进行分配,让学生们模拟平时在超市中购买东西的情景,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在虚拟商店中进行商品的购买,在购买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给与对应金额的虚拟货币,并且检查收银员是否在找零的时候出现错误。这样的情景特别符合生活日常,学生在此情境当中也能迅速适应,并在将来来到超市以后,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使用正确面值的人民币去购买商品。
随着义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中。为了更好地开展特殊教育,教师们应当给学生们提供更多样化的数学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感受数学学科之美,提升课堂趣味性,对每一位智障儿童都给与充分的关爱,耐心为其指导数学学习技能,让他们尽可能地多地掌握一些数学基础知识,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作好准备。
参考文献
[1] 陈美卿.让智障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J].新课程:(上),2019,(1):45.
[2]方俊明.智障学生的认知语言教育[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19,(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