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梁婷
[导读] 小学数学高效对话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梁婷
        滁州市实验小学, 安徽 滁州 239000
        摘要:小学数学高效对话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能够与学生展开深入有效的交流,进而提升最终的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将首先介绍小学数学高效对话教学的应用原则。其次,研究小学数学高效对话教学的应用价值,其中主要包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最后,研究小学数学高效对话教学的应用策略,其中主要包括创建轻松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学数学高效对话教学在知识讲解中的应用以及对小学数学高效对话教学展开延伸四方面内容。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高效教学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今天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不应该成为考试的工具、解题的机器,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要想把学生从传统的“题海”中解救出来,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讲究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从学习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笔者结合新课改的学习心得和教学经验,谈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策略的应用原则
        (一)提升民主性   
        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需要在一个民主的范围中进行,虽然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但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因此教师在与其对话的过程中,需要对小学生充分的尊重。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无拘无束,与教师交流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甚至将自己对这道题的见解与教师一起分享,以上都需要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实现高效教学目标。
        (二)保障开放性
        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的过程中,需要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始终保持主动性,采用创造性的思维去理解教师讲解的知识,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对知识展开深入理解,依托高效课堂,最终达到提升自身自主自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实现平等性
        在小学数学高效对话教学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需要在平等的角度上展开交流,而不是主动与被动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学生与教师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课堂的高效性。
        (四)提升合作性
        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一种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将自己的成熟思维与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相互结合,使二者形成一个相应的集合体,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同时还能够将数学教学课堂变为一个合作交流的课堂,各类数学知识有效探索,进而大大提升最终课堂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方式
        (一)利用游戏,优化教学
        数学游戏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定的实用性,能够增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充分调动其好奇心和积极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其自制力比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通过游戏能够让学生减少对课堂教学的倦怠感。有的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尽情玩耍,上课前几分钟仍处于兴奋状态,此时教师直接授课效果并不理想。若巧妙地把教学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就能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并自然过渡到课堂教学。例如,在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教学中,一上课时,我说:“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好吗?听老师口令,你们做动作,举手,放下,举手,放下,举手,放下,举手,放下,猜一猜,下一次老师会说什么?用你们的动作告诉我。”学生认真配合老师。

我说:“做得很好,猜得真准,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到的?”学生纷纷说出看法。我又说:“老师发现小朋友的座位排列也有这样的规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的生活,像这种规律排列的东西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爱上学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
        提。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教学的成功之处不是勉强学生学习,而是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单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因为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热情,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对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同时注意生活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在学生有限的注意力范围内进行教学,讲究课堂导入艺术,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
        (三)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有很多学生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用生活的眼光来审视课堂教学,赋予数学教学生活以内涵,使教学过程焕发生活气息。同时,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把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学生的乐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可以这样做:①要求每位同学准备一分、两分、五分、一角、两角、一元、两元、五元的人民币各1张;②组织学生去购买商品,比一比谁买的数量多、品种多;③说一说每位学生买了什么商品,花了多少钱,是怎样组合的。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元、角、分,还使学生会把1角换成10分,把一元换成10角,而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从中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课堂
        (四)创建轻松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在实际课堂中,如果教学气氛过于压抑,则学生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影响思维的灵活性,自然无法对问题展开全面理解。而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能够降低学生在实际课堂中的心理压力,提升头脑的灵活性,进而提升最终的教学质量。在实际课堂中采用对话教学的方式,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展开全面有效的沟通,缓解课堂中紧张压抑的氛围,使学生主动展开学习和思考。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图形”这一课的过程中,可以与学生讨论教室中或者生活中存在的图形都有哪些,有的学生说桌子是长方形,国旗是长方形,黑板也是长方形,老师用的三角尺是三角形等,由于生活中的图形较多,学生会积极回答这一问题,教师在每个学生回答完毕后,可以给予其一定的肯定和表扬,这种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本节课堂的知识更加感兴趣,最终达到创建轻松课堂氛围的目的,为接下来的知识讲解提供有利条件
        三、结束语:
        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通过机械模仿掌握所学知识,不注重培养思维拓展能力,缺乏实践操作与探究,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那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他才会主动克服困难,自觉学习,并形成良性循环,形成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吴晓波.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对话教学策略探讨[J].读与写(上,下旬),2019,016(021):155.
        [2]张春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文理导航,2017,000(006):37-37.
        [3]王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000(001):P.48-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