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张克
[导读]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比较枯燥,

        张克
        温州市洞头区灵南小学   浙江温州  325026
        摘要:数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深度学习就是一种很常见的学习方式之一,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对数学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并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好的自我体验。由此,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引导学生开展趣味学习活动,催动学生积极参与,带领学生走向高效的课堂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深度
        引言
        作为数学知识探索和建构的重要方式,数学实验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获得更多亲历和体验数学探索的机会,而且有助于学生验证数学原理,进行深度思考,透过数学表象洞察数学本质规律,达到对知识的深度提取和迁移,获得数学学习力与数学素养的提升.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工具理性大于概念理性,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致使小学生在数学实验探究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往往处于浅层学习状态,因此,如何结合数学实验的实践特征,促使学生发生深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1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能合作互学
        只有在分享的课堂上,学生才能收获展示的喜悦。成功的合作互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开展合作互学前,教师要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其对问题产生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在合作互学时,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和机会。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新旧知识间的连接与重组。例如,在执教一年级下册“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中计算“34+16”时,教师先给学生提供学习单:(1)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算这个算式?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2)利用学具或你学过的知识在小组里交流展示你的方法?(3)比一比哪个小组算的过程清楚、交流的方法多。由于合作充分,学生的方法呈现出多样性,而且有理有据。展示小组的第一位成员交流的是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应该摆3捆4根,第二行摆1捆6根。单根和单根对齐,整捆和整捆对齐。”教师适时提问:“同学们有疑问吗?”同学们提问:“为什么要这样对齐?”小组的另一位成员说:“我来讲,单根的要合在一起,整捆的要合在一起,所以要这样对齐。”接着,第一位成员继续讲:“单根4和6合起来正好是10,满10就捆成1捆。原来的3捆和1捆合起来是4捆,再加上10根捆成的1捆就是5捆,也就是50。”这一组中的第三位成员用计数器计算的方法进行了展示交流。最意想不到的是,一名学困生用笔算的方法进行了进位加的竖式计算。这就是大生课堂教学的“适性”,即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符合自生“天性”的成长。
        2设计操作活动,促使深入思考
        数学内容是比较抽象的,直接讲解学生很难掌握其内涵,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可以有机会动手操作探究,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的机会,唤醒他们求知的内驱力,让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使他们对知识有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益。例如,在教学“千克与克”时,教师选择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课堂中为学生们提供了有托盘天平和电子秤这两种称量工具。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工具称量一些粉笔以及书本的重量。很快,有一位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一些事物,称量出了1千克重,然后将它们放在了自己的手中感受,这样从主观上对这一重量有了很好的认识。学生们就这样积极地参与其中,对这两个单位有了很好的了解。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操作活动的开展,很好地简化了数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3挖掘教材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加以优化,深度挖掘其小学生感兴趣的点,适当进行调整与拓展,尽量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从而令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在兴趣驱使下逐渐形成强烈的数学情感。教材作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应当是教师增强教学趣味性的关键,挖掘教材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并进行拓展优化,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对数学学科及教材的认知,让他们发现数学内容中包含的趣味所在。此外,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较弱,他们对直观形象的感知往往更为敏感,因此,教师在挖掘教材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时,还应当对这些内容进行处理,尽可能地以更为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内容,让学生在看到这些内容后立即就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在挖掘出教材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后,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拓展,除了常规的参考资料外,互联网资源更是值得关注的途径。一方面,互联网的海量资源能够为教师拓展教学内容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互联网多样化的内容展现方式为教学内容的呈现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现海量互联网内容,以学生更感兴趣且更易接受的图片、动画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数学情感有着积极作用。
        4引导反思,建构内化知识
        引导学生反思是学生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探究的必备技能,运用数学实验引导数学反思,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纯理性的反思现象,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总结数学学习经验,及时发现、解决数学实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学生向知识探究更深处推进,更好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促进知识的有效建构和高阶思维的发展.
        5数学应用,提升数学能力
        应用意识的深化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标志,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学生由浅层学习走向深度探究的一项高级表现,因此,教师应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与技能,充分考虑学生的数学应用,合理地运用数学实验将学生探究学习引向深入.
        6问学课堂,培养学生思维深度
        小学数学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注重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课堂提问比较单一,缺乏知识连接性,让学生缺少思考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问”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数学学习不再是流于形式、肤浅的学习,而是“深度”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启发学生围绕数学问题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实验是指向深度数学探究学习的有效方式,不仅能够改变传统单向灌输教学的做法,而且给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围绕数学探究主题,从情境创设、验证假设、化解冲突、引导反思、数学应用等方面入手精心设计引发学生参与和思考的数学实验,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和实验中深度思考,从数学知识习得走向深度数学学习,发展创新意识和数学探究能力,有效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江璇.基于核心,引领学习———关于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教学的思考[J].教育观察,2019,8(37):112-113.
        [2]杨晓波.浅谈如何构建高效、有效、文化的小学数学课堂[J].现代交际,2020(02):205+204.
        [3]纪立祥.如何开展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J].天津教育,2020(09):123-124.
        [4]马寿林.浅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3):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