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袁茜
[导读]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展开数学教学时可以合理地运用生活情境

        袁茜
        山东省东明县第二实验小学       274500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展开数学教学时可以合理地运用生活情境,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有效促进学生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使其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并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相关知识的必要性,培养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引言: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又是应用性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本身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社会正在快速发展,教育事业同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新课标下,传统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数学教师要合理地用生活情境展开教学,结合学生的特点合理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的重要性
        受长期的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但是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出来[1]。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中往往都是高高在上的,和学生之间的地位不是平等的。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成了教学的主导。小学阶段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喜好和思想,很多教师用绝对的权威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师在不能充分尊重小学生学习特点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搬硬套地教学,导致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此外,当学生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教师通常只是一味地责怪学生没有在课堂中认真听讲,并要求小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数学概念,学生在没有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去进行相关练习,更不能很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将教学中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带着强烈的学习动力进行学习,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其增强学习主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十分有必要。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的策略
        (一)让小学数学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传统教学理念对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影响非常大,教师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让自己成为了课堂上的绝对主导,不能积极与学生展开有效互动,让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并且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只是用填鸭式的灌输方法教学[2]。教师要让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时俱进,及时摒弃传统教学中的落后部分,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主导课堂。虽然小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自我约束,但是其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教师要懂得尊重这些想法和观点,并能为其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使其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所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积极探究,从而真正掌握所学习的内容。可以通过鼓励预习的方式让学生展开自学,使其在预习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思维得以活跃,从而真正掌握知识点。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中《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复习,如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等,并让学生在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生活中出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列举,并将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记录,在课堂中及时请老师。从而使小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力量,而教师成为一个问题的解答者和有效的引导者,解决问题的同时把握课堂的大方向,从而让课堂能有序进行。


        (二)用生活情境创设教学问题
        要能在紧跟新课改的发展步伐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师要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3]。要能发现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较低的根本原因,并能用合适的方法活跃课堂氛围,为小学生营造相应的课堂气氛,使其能带着愉悦的心情加入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让每个人均能身心放松,从而积极听讲,打开思路理解知识内容。另外还要给予小学生更多的鼓励,使其能在不断的探索中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具体的教学课件设计上,教师要能加入更多的生活情境,从而促进数学课堂氛围更加融洽,让学习者在其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距离如此近,从而使其更愿意投入更多热情进行学习。并且这个过程能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双方有更多的互动,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回答问题,调动课堂氛围,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中《折线统计图》一课时,可以设计让学生统计自己一个月以内在数学课堂中主动回答问题的次数,由此情境的引入,形成折线统计图,结合相应的数据直观地感受自己最近一个月的数学课堂表现,从而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知识点以及对数据的统计方法等。
        (三)让新课导入联系实际生活
        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大多是在兴趣和好奇心的促使下进行的,其对知识的吸收是基于形象思维的活动展开的。基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学生不能对所有数学知识都有强烈的学习兴趣[4]。因此,在进行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有意识地用较为形象的内容对小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在课程之初对学习的内容有足够的兴趣,由此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中《观察物体》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同一物体在不同观察视角下的成像,并且借助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加以解释。可以拿一本书或是学生的玩具等,让小学生在不同的位置上对其进行观察,并使其与同学互换位置,再对其进行观察,从而使其在现实的观察中了解本课的知识点,从而养成多角度看待事物的习惯和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这样的新课导入方式能较快地激起小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其对本课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积极参与到对新课的学习中来。这种方式能加强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从而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促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展开积极学习[5]。
        (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课堂环境对于学习者来讲十分重要,要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要有足够的意识为学生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一是硬性的教学环境,指教学设备的应用,如多媒体设施的使用,二是软环境,即教师营造的具体的学习氛围,包括打造适合学生思考的环境和建立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产生联系的内容,让学生能在相应的环境的影响下积极投入学习,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中《图形的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件内容中加入与生活相关的元素,如播放公路上疾驰的汽车,正在运动的风扇,天空飞行的飞机等等,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并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氛围逐渐活跃的过程中进入知识吸收状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生活情境,能帮助活跃课堂氛围,并且能让教师及时将教学内容与其相联系,从而有效促进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增添更多的趣味性元素在课件中,从而有效活跃氛围,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快速吸收知识。
        参考文献
[1]柯惠红.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9,01:144-145.
?
[2]袁海翎.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交际,2019,11:177-178.
?
[3]郑瑶.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J].亚太教育,2019,31:18-19.
?
[4]孙萍萍.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外企业家,2019,22:222.
[5]金明明.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交际,2018,10:175-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