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余江华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开展的重要基础环节

        余江华
        湖北省潜江市白鹭湖管理区小学  湖北省潜江市    433113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开展的重要基础环节,在教学引导和知识体系完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老师要重视学生课前预习,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关键词: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引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教会学生预习是很好的一种的数学学习方式,也是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的一种很好的体现。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新课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
        1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
        学生在预习中掌握知识的环节,也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收获的过程;当学生在预习中养成认真、仔细、积极、主动等良好习惯时,也会在付出努力获得收获的同时,荣获一定的自豪感。其次,小学生的想法比较多,在课前预习中又有许多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学生在预习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火花,当学生的想法被老师赞赏或者表扬时,不仅会收获成功的乐趣,学生的自信心也会不断增长,对于后续预习开展的热情,具有显著效果。
        1.2可以显著提升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才应该是课堂上的主体,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主动权,让学生能够真正把握知识的复杂性和难易程度。其次,小学阶段,随着学生学龄的增加,在对知识难易的判断和重难点知识的选择中,也具有一定的自主判断水平;而灵活的课前预习,才能为小学生学习精力有的放矢的选择,提供条件支持;例如过去缺乏预习的教学引导中,每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需要投入到基础知识的认识方面;而有效课前预习的引导下,学生则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所学知识的深层拓展和应用方面。最后,学生在预习中往往还会发现许多问题,这可以为课堂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奠定,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可以有效提升课堂听讲的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得以提升。
        1.3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在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之下,学生的自主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学生通过预习的手段去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并且找到数学问题的主要解决办法。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中去了解到自我价值,并且在预习中体验挫败感,这样才有利于对他们的人格进行健全。所以教师应该去试着去引导学生预习的办法,让他们逐渐产生兴趣,并且在预习过程中产生对自己的认知。
        2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优化策略
        2.1树立学生的课前预习意识
        很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没有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主要是因为缺乏课前预习的意识,他们不知道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重视对小学生课前预习的指导,使得小学生对课前预习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设法改变学生对于课前预习的认知,让学生感受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布置的课前预习作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遵循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二是设计可操作性强的预习单做辅助,让学生们在预习中体验到快乐,转变他们对课前预习的认知,强化他们的课前预习意识,让他们在良好的心态下进行预习,为高效课堂做铺垫。
        2.2课前与家长合作
        学生应该积极与他人交流,因为通过交流,不同思维在多次碰撞、整合中,新的思维活化才会被不断激起,才能生成新的问题。小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可以围绕疑难问题适当与家长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家长可以引导学生解答问题,并获取更丰富的信息,促进新问题的再生。如此通过有效的互动合作,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2、3、5倍数”学习时,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其他数字的倍数是否与其存在关系?”家长在对该类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个数的末尾两位数字进行观察,以“2”为例,如果末尾两数字是2的倍数,则这个数就是2的倍数。当解决该问题之后,家长便可以向孩子提出问题:“现在了解了2、3、5的倍数特征,那6、7、8、9的倍数特征又是什么呢?”此时,学生便会思考数与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意识也会被激发出来,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3借助微课引导,优化课前预习
        在近些年来的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被普及到。在诸教育教学项目中都体现出了充分运用,也体现出了无可替代的现实效用。因而在具体的预习环节,教师也应当借助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营造翻转课堂式的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支撑,融入微课件,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率预习,促进学生具体预习时能够充分领悟到教师的适度思想引领,进而使预习效用得到最大化体现。比方说,在为学生介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就须向学生做出整体架构上的说明。其间教师可所说明的内收录为小短片,在收录环节结束后,教师再对短片内容做出剪辑和整理,最终形成最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使学生在具体预习环节体现快捷化、轻松化,进而则明显强化学生的预习成效。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须结合学生在预习时总结出的难点、要点做出相应的答疑解惑。进一步体现学生和教师各自的主体地位,以此充分体现信息化预习无可替代的现实效用。
        2.4关注学生预习中的质疑环节
        每个学生在课程预习前都会发现一些问题,而且会产生很多的疑惑点,然而这种疑问都会在课堂上解决,这就是课堂中所谓的质疑环节。在课堂上,每个学生可能都会有质疑的环节,这时候教师要抓住质疑的时间和问题,要给学生在重要的环节留有质疑空间和时间。比如,在讲授新课程时,在一些相对困难的环节,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组内选取一位代表,说出在预习时发现的问题,让其他小组的成员来回答,教师以侧面为导向,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习氛围更加激烈。
        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行前,将预习作为学生学习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助力学生强化自主探索知识的自主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取工补短,并进一步完整化知识结构。因而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就需要对预习项目进一步重视,相应性安排学习任务。通过微课模式的运用,来对指定课节知识进行深化领悟,对学生讲解高效化预习的措施。借助这种模式的运用促进课前预习项目全面升级,保证学生从中体现更加深透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汤镇荣.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策略的应用探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9(08):89-90.
        [2]郭玲玲.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研究[J].文存阅刊,2019(12):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