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巧妙结合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王 璐
[导读]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实验学科

        王 璐
        哈密市第十二中学  新疆 哈密 839000
        摘要:初中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实验学科,与生活的相关度非常高,很多生活现象都能利用化学知识来解析。若将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巧妙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突破化学中的重难点,提高教学的效果。本文将着重探究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巧妙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际生活;巧妙结合
        引 言
        生活化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化学学习难度,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巩固等方面展开研究,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为化学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设计参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 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巧妙结合的重要性
        1.1 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理念也在发生变化,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已经是基础教育的趋势。初中化学作为初中高年级才开始接触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没有过去的经验作为迁移。若只是一味按照教材教学,这些新知识会让学生觉得有难度,但将化学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学生回主动参与到化学课堂中,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1.2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度很高,日常中呼吸的空气、喝的水,食物的加工、身上的衣服都充斥着化学的身影,学习化学的过程也是探索生活的过程。初中化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内容可以解释生活中很多现象,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透过知识点发散思维,提出更多与生活相关的问题,积极探索化学与生活的奥秘,慢慢加深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使之成为持续的学习动力。
        1.3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习能力
        初中化学与生活的巧妙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逻辑能力,将知识带入生活场景中思考和探索,如此,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也能够增强学生知识联想、迁移的能力。当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也会认识到化学的奥秘,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会不自觉地运用之前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新的内容,学习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 “生活化”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2.1 挖掘生活素材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经验,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思维启发和课堂引导,帮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认识和理解新知识。教师要认真地解读课堂教学内容,挖掘和开发生活中的化学教学素材,将与学生认知体系相匹配的生活现象融入课堂中,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知识迁移中理解化学知识,并将新知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中。例如:在教学“身边的化学物质”这部分内容讲到,空气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质。

教师在教学新知前,可以先让学生深呼吸3~5次,感受空气无色无味的物理性质,再让学生屏住呼吸30秒,体验停止呼吸后身体的不适感,使学生意识到空气对人类的生存有重要意义。接着,教师联系生物学科中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激活学生的旧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对空气成分的构成和所占比重展开讨论,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建构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2 创设生活化情境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把各类生活素材融入具体的学习中,提高生活化教学资源与化学知识的契合度,使学生有效利用生活素材展开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探究。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根据生活素材的具体特点,通过趣味展示、设置问题和演示实验等形式,营造一种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认知冲突,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明确方向,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例如,“自然界中的水”这节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水,并了解水的三种物质形态和转化过程,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已有知识,以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为切入点,利用动画演示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化学教学情境,为学生直观地展示静置沉淀、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各个过程中自来水发生了哪些物质变化,从而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时,学生也能感受到水的来之不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2.3 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制作化学仪器,做到化学仪器“生活化”
        化学仪器很多都易碎且价格不低,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会出现损坏,对化学实验教学来说,化学仪器是一个很大的消耗品。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进行化学实验仪器的制作,这样利用废品制作出来的化学仪器,不仅能达到相应的实验效果,同时还能重复利用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例如,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将大的可乐瓶从中间剪开,这样瓶子的上半部分进行稍许加工后反向放置就可以形成一个漏斗,而瓶子的下半部分就可以当作容器来盛放液体。再如,学生可以利用吸管等来制作导液管等。但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的安全性问题,以防学生被尖锐物体划伤。同时,在学生制作容器时,教师也要用专业知识教导学生不同材料的容器适合不同的液体,这样学生也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溶液的变色实验时,可以采用变魔术的形式来进行展示。教师可以将试管与烧杯变为水壶和水杯,在水壶中事先放好碳酸钠溶液,在水杯中放入少量的稀盐酸、酚酞溶液和氯化钡溶液。然后在上课时,教师就可以用将水变为不同饮料的魔术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比如,将水壶中的碳酸钠溶液倒入稀盐酸中,就可以变为“汽水”,倒入酚酞溶液中就可以变为红色的“饮料”,倒在氯化钡中就可以变为乳白色的“饮料”。这样生活化的化学实验会让学生觉得化学实验更加地贴合实际,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这样化学课堂的教学氛围也会更加地轻松愉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教师也能更好地引出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3 结语
        总的来说,化学教学的“生活化”能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并且能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学生自己设计化学实验,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能提高他们的自我思考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同时也能对知识进行巩固。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生活化实验设计探索[J].吴高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08)
        [2]如何让初中化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J].肖建琴.学周刊.2019(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