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何丹平
[导读]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及重点

        何丹平
        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及重点。青少年因心理问题产生的不良后果逐渐增多,这其中不仅是心理问题的原因,也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品德问题。因此,本文将从强化教师专业素养、建设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设立心理辅导通道,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以切实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使学生成长为心理健康、品质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德育;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也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对于学生来说亦是如此,学业的压力或生活的压力往往是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源头,尤其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升学的压力之下,很多学生会因此产生心理问题,进而造成一系列悲剧的发生。要想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品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穿插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可以正视自己的不足,挑战困难以克服各种心理问题。
        一、强化教师专业素养,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的榜样,所以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因此,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增强学生健康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所以学校应当注重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考核,确保美名教师都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同时对教师进行培养与提升的训练,使教师的专业素质更加的与时俱进。同时提升教师的责任感也是增强教师专业素质的一部分,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教师将对学生的观察更加入微,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培养将更加具有针对性。
        例如,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校组织教学团建,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同时学校定期为教师组织心理健康知识检测,让教师在检测的过程中明确一些反应特征对应的心理问题,实际的培训将使教师对相关的心理问题现象了解得更加透彻,教师再面对学生的反常心理现象时处理得也将更加具有针对性。于此之外,应加强教师德育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意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培养,为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专业的引导下,教师可以有效的辅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结合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健康地成长。


        二、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强化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
        我们国家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较不牢固,但是我们的德育培养已经有了长久的历史基础,所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德育培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二者相互融合,并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德育教育,将使教学更加高效。要想有效地使二者进行融合,可以利用丰富的校园文化环境,在这种环境氛围的影响下,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相关知识的熏陶。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将更加的牢固,基于德育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校内的文化设备,如校园黑板报、校园广播设备、手抄报等,运用多样的途径创设出一个浓郁的文化环境。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中,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将更加牢固,同时穿插德育的知识与内容也将对学生的品质进行良好的培养。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广播,播放相关的心理健康小常识,并利用黑板报使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评定与检测,提前发现心理问题尽早开展治疗效果将更加明显,在这种文化知识的环绕下,学生更易树立正确的心理与良好的品质,这为教师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设立心理辅导通道,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德育的工作
        高中时期的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要想及时地将这种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就需要学校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状况普查,开展多种心理辅导通道,对存在问题的学生积极地加以梳理引导。同时要想从根源上隔绝这种状况的发生,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开展德育工作,鼓励学生多积累相关的知识,当意识到心理有不适的情况时可以及时地判别,并积极地向老师进行咨询。【2】
        部分学生有时并意识不到自己心理出现问题,在饱受心理健康困扰的过程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业方面都将受到一定的打击。因此学校应设立多种心理辅导通道,并保证心理辅导的私密性,以防部分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进而错过辅导。在开设心理健康通道的同时,教师还应双管齐下的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责任感,心理出现问题的概率将大幅下降,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保持阳光心态,做一个思想品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综上所述,由于高中生面对着升学压力,同时又背负着来自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在精神和体力双重的压力之下,部分学生会产生心理问题。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思想品质,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采用这种科学且全面的教学方式,实现现代化教育目标,同时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秀陈. 有效融合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联系[J]. 新课程(中), 2015(7):21-21.
         【2】曹家瑚. 现代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分析[J]. 新课程(中), 2015, 000(009):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