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有效提升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郑森林
[导读]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郑森林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实验小学  邮编:528226,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多为知识灌输,教学重点以考试大纲为主。因此,所衍生出的教学模式主要为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这也导致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僵化,缺乏思维灵性,教学效率也十分低下。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本文以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以期加强课堂设计,优化教学氛围,促进师生合作关系,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意识。教师要用情境教学营造学习氛围,合作教学强化学习风气,问题教学启发学生思考,最后再由微课教学收尾,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年级;教学实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保证授课的有效性,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内容,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历过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已然不局限于课堂。因此,优化教学实践的策略不仅可以从数学课堂入手,也可以在课后进行渗透。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的重难点内容阐述出来。还要把握好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应用新型授课策略,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力帮助。教师要用情境教学营造学习氛围,合作教学强化学习风气,问题教学启发学生思考,最后再由微课教学收尾,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1]。
一、开展情境教学,焕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常用的教学策略,它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理论知识用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仅便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理解数学知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数学教师开展情境教学通常通过引入生活元素,或借助多媒体的助力,或开展角色扮演方式。所构建的教学情境既要契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要富有趣味性,从而保障数学教学的深度,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以“时、分、秒”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播放春晚的钟表倒计时视频,或者为学生展示生活中最常见的石英钟表,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讲述小时、分钟、秒钟各自的含义。最后,通过多媒体放大秒针的声音,让学生闭目感受一分钟有多长。再用课件展示一秒钟可以做的事情,如猎豹能在一秒内飞奔28米,蜂鸟能振翅55次等。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2]。
二、组织合作教学,提高小学生的探究能力
        与其让小学生独自一人闭门造车,不如在数学课堂上组织合作教学,让学生在团体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在学习理解新知识时,有时学生会陷入误区,难以把握学习窍门。

而通过合作学习,可以通过群策群力、触类旁通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每个学习小组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解答完毕之后,在组内互相交换做题结果,检查对方有没有出现错漏之处。再将错误的原因记录下来,为对方讲解正确的解答方法。由此,错误的一方可以吸取教训,正确的一方也能在讲解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复习训练,有助于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引入问题教学,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思考。否则,学生就如同牵线木偶一般,只懂听从教师的吩咐行事,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问题教学,通过由浅至深的问题任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化思考活动。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教学为例,数学教师可以结合例题设置问题内容,比如:小卖店有薯条和薯片两种零食,薯条5元一包,薯片7元一包。试问:100元能买20包薯条吗?用100元买了14包薯片,还剩4元钱,请问对不对?第一个问题涉及整除的概念,而第二个问题与余数有关,两个问题之间正好形成过渡关系。学生分别思考并解答这两个问题,有助于深化拓展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3]。
四、通过微课教学,调配小学生的碎片时间
        小学生的课余时间十分充沛,如果只把教学单纯地放在课堂之上,无异于坐守宝山而不自知。教师应将教学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要将教学时间拘泥于课堂时间。合理利用学生课后的碎片时间,日积月累之下,也能获得不菲的学习成果。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微课教学法,将课程重难知识点的学习要点摄录下来,让学生在家中下载,根据自身需求自由学习。比如,教学“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计算过程中的进位技巧”“竖式运算过程”“计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分别摄录下来,并在微课视频中针对教学内容布置习题,让学生在课后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并详细记录练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解之处,由教师统一解答。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避免理论过硬、实践薄弱的纸上谈兵现象,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五、结束语
        若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保证课前与课后的双管齐下。用情境教学营造学习氛围,合作教学强化学习风气,问题教学启发学生思考,最后再由微课教学收尾,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融会贯通。虽然本文仅以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作为探究对象,但以点窥面、殊途同归,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都能起到有效的参考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郭万良.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提高[J].教育观察,2019,8(42):52-53.
[2]王静艳.如何提升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科普童话,2019(47):82.
[3]吴丹茹.小学数学中年级段探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实践[J].新教育,2019(4):6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