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胜敏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白沙滩镇中心学校
摘要:家国情怀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家国情怀作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通过课程教学实践,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家国情怀素养。
关键词:初中 历史课堂 学生“家国情怀” 培养
引言
初中历史课程相对简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成了重要任务,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家国情怀素养的渗透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形成观念共鸣,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成长,从而培养出核心素养高的中学生,让他们以后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家国情怀的本质是爱国主义教育,是集体主义的重要表现。把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就要加强对中国历史的认知,这种认知直接来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所以教师一定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历史教学中有效渗透家国情怀,充分挖掘出有力度的历史教学案例和素材,并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就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升初中生的文化素养和个人气质。
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目的
当代初中生大多是“00”后,他们出生在和平稳定、物质极为富足的年代,因此在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难以理解中华民族所遭受过的痛苦和屈辱,因此也就不能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使学生更加珍惜现有的物质条件,使他们知道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同时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励精图治,面对外来侵略、民族危机、自然灾害之后,仍然坚韧不屈、英勇向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也是让学生向民族英雄学习,帮助他们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优秀精神品格。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也能够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课堂内容单一乏味,但是将历史文化知识与一系列爱国教育相结合,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情况
(一)对家国情怀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局限
爱国精神的内涵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地丰富和扩充,许多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概念还很模糊,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心智也不太成熟。认知水平达不到成年人的水准。因此,在相关历史教育方面,不仅学生要不断地学习,老师也需要做到及时充实自己。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方式有待创新
目前,教师通过在网络教学平台实时授课,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部分学校教师还通过创设历史教学实景等方式来丰富教学的形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历史知识,并提高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但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学生不能从历史教育课堂学习中体会到历史理论知识的实际意义。历史教学应该尽可能地提高趣味性,从课上、课中、课下等多个环节进行教学创新,让学生在合适的学习环境下找到历史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教育信息化环境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是较大的,教师不必只是采用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可以采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养成强烈的家国情怀。
三、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一)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想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一改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教学方式,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能够快速地将学生带入课堂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录像纪录片等能够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在讲解“林则徐虎门销烟”一课中,由于本课程重点在于向学生讲述历史事件这一事件背景和对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所以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脱离课本,给学生播放纪录片,使学生通过纪录片更好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这一生动的形式也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纪录片能够使课堂内容在课本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扩展,使学生透过历史事件本身去学习精神层面的内容。
(二)优化课堂设计,理解家国情怀
在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创设多元化的情境为学生还原历史,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形成家国情怀。例如,在教学“盛唐气象”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唐诗入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诵读诗歌,从诗歌中感受大唐盛世,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高光时刻”,并在环境熏陶中感受到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爱国主义是传统民族文化的灵魂,纵观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有许许多多的爱国者,有为民请命的官员,有慷慨赴死的革命者,也有舍生而取义的伟大思想家。爱国主义教育在如今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与重视,通过初中教学和课外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教学经验。如何从课堂中出发,如何设计家国情怀教育的历史课堂,教师要如何引导学生发掘历史教科书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培养学生养成家国情怀的重要内容。再如在讲述“抗日战争”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革命歌曲,理解侵略者的残酷,感受中华儿女保卫祖国的不屈精神。
(三)结合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人物,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
网络资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体会到历史知识与生活、学习、工作的紧密关系,端正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态度。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人物,并学习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互联网时代教育方式转变的必要性,积极吸纳新鲜的历史人物传记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料,提高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体系的认识。比如在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并让学生结合活动课来考察近代历史遗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认识本地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了解与中国相关的建筑物、纪念馆,并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地发生过的历史事实,进而提高学生对国家发展的认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建立高度的历史认同感,并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做贡献。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史事资料,并让学生分析“本地遗迹的特点和故事”。学生在亲身参与调查和参观的过程中,会对该章节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且能够逐渐理解以国家和民族前途为念的顶天立地家国情怀。另外,相对灵活的历史课堂教学计划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开展前,教师应该做好调研,并就历史主题教育活动相关资料进行筛选,然后选取最新的历史教学案例,来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思想觉悟。
结束语
家国是立身之本,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社会和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历史教学在初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了解一个民族发展的历程,才能对自己有更加准确的定位,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体会到民族尊严的重要性,因此,要更好地把历史教学和家国情怀的培养结合起来,引领初中生走上正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韦月琴.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5):144-145.
[2]吴荣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华夏教师,2020(15):78.
[3]陈丽梅.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6):43-44.
[4]吕璠璠.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下),2019(12):223.
[5]姚俊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J].教育观察,2019,8(42):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