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金
温州外国语学校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音乐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没有高中大,接受程度比小学生高,音乐的学习可以提高其综合素质。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感化作用、思想折射和审美价值,能够加快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因此,中学教师要竭力凸显音乐教育对学生思想的熏陶作用和教化作用,不断创新和完善音乐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实施素质教育,让中学生朝着具备更高政治素养的人才方向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做论述。
关键词:音乐教育;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中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自我的认识、提高对社会与他人的责任、深化对知识的追求与探索、关注对自然环境的协调;把学生培养成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新时代青年,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音乐文化的思想政治作用不容忽视,它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通过欣赏、感悟优美的音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增强自身思想政治水平,完善自身人格。
1音乐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中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学校对音乐教育的观念有待转变。当前,不少学校都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上,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素养没有投入过多精力。尤其面对着办学压力,不少学校都认为音乐教育投入多,短时间难见成效,而且在学生的求职或学习中难以看到明显的效果,所以认为没有开设音乐课的必要。其次是音乐教师在学校不受重视,进一步造成了音乐教师教学热情不高。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的音乐基础相对较弱,有的学生对音乐学习没有积极性,有的学生有自己偏爱的流行音乐,对教师教的其他音乐流派产生排斥,这些都是目前学校在音乐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2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措施
2.1创设音乐学习环境
优越的学习环境是学习的基础,是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的关键。学校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重视环境方面的建设,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较好的环境。关于环境建设,可以从学校建设入手,通过提升师资水平、扩大师资力量、提升校园音乐文化氛围等方式进行建设。比如,可以通过广播站播放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可以经常聆听音乐,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的同时,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也可以举办音乐节或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在教学环境建设上,学校应当加大音乐器材的购入力度,丰富音乐器材的种类,包括中国传统乐器、外国特色乐器等。同时,学校要促进教学向多元风格发展,增强学生的音乐见闻和乐器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仅凭学校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中学音乐教学的建设发展,比如制定中学音乐课程建设的标准或教学指导策略,加大对学校音乐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
2.2创新音乐教学模式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各阶段教育的教学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延续了填鸭式教学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过度强调教师的作用,上课都是教师在讲、学生负责记笔记,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互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总是被动接受的状态,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创新中学音乐教学模式,首先就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针对学生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接受度,探索出适合学生的音乐教学模式。音乐教学是一门注重实践和感受的艺术活动,教师如果只是进行枯燥的讲解,学生会对音乐产生乏味的感觉,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教学目标便难以完成。
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音乐教育旨在教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音乐(或言之让学生发现音乐中的美),只有调动学生自己的眼睛、耳朵、大脑、心灵去感受音乐艺术之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发现美和创造美,才能真正发挥音乐“德融音声,涵育心灵”的“立德树人”的作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学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直观生动地向学生展现音乐的内容与特点,从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对音乐的认识,营造出活跃、愉快的音乐教学氛围。教师对学生而言不仅是专业导师,还是艺术的领路人。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最好能根据自身特长,在学生面前通过演奏、演唱、舞蹈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心理层面对教师产生认同感,通过塑造一定的个人崇拜让学生对音乐达到痴迷的状态,从而自己主动融入音乐学习中,进而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另外,任何教学模式都应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中学音乐教学应建立在学生的专业和校园生活之上,依据学生不同的专业,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使音乐教学融入学生的学习和校园生活中,让音乐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学习间余还需让学生多听、多练中外知名音乐家的作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艺术活动,以此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既可以使学生丰富自己的中学生活,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3提高对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初中学校音乐教育,因过度关注学生就业率,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技巧、轻素养的现象。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化”实践教学,需要先理清不同专业间有所差异又紧密衔接的传统音乐教学内容,并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渠道,以探索适用的传统音乐教学方法。中学应开设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选修课,充分挖掘并利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将传统音乐打造成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以全新的教育思路,从根本上转变年轻一代对传统音乐的理解与认识。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具备深厚人文素养的人才,而不是技术精湛的“工具人”。中学传统音乐教育,在让学生感受到传统音乐的美的同时,还能培养其审美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
2.4树立典型的公德榜样
道德是社会的底线,更是每一个中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道德不仅对于中学生今后的人生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中学必须加强德育工作。中学德育工作应积极与红色音乐剧相结合,将红色文化中所包含的高尚道德情操充分展现出来,从而使中学生更加文明有礼、遵纪守法。例如在教学中可以以《初心晨启·宣言》为范本,将张人亚的事迹进行二度创作,重新填词谱曲,使学生们走进他的一生,感受他在战火中为革命事业舍生取义的精神,从他的故事中得到启示,自觉地在生活中以先辈们为榜样,提高自我精神境界。
结语
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前我国的物质生活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应当更加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因此,中学应将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深挖当地红色文化,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及需求创作出优质红色音乐剧,充分展现德育工作的艺术性、教育性,最大限度发挥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实现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汪锦璟.音乐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南昌:南昌中学,2011.
[2]余蕾.音乐教育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戏剧之家,2019(21).
[3]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34.
[4]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