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马晓珍
[导读] 音乐作为艺术类教学科目,

        马晓珍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000
        摘要:音乐作为艺术类教学科目,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艺术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推动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提升小学生音乐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陶冶学生文化情操。通过小学音乐教学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发展方向,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意义。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音乐;探究
        引言:音乐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对于人们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深刻地影响。音乐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对人们的精神状态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小学音乐教学阶段,通过音乐教学可以积极影响德育教学发展方向,教师可以利用具有民族精神以及优秀品质的音乐文化作品的有效教学,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发展方向,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综合学习发展能力。
        一、通过音乐文化内涵引领学生道德意识发展方向
        不同音乐作品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其情感内涵的核心意义对于促进学生的道德意识发展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小学音乐教学作为提升小学生对于音乐审美能力以及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应当注意让学生充分感悟音乐当中的情感表达意义[1]。从而有效地通过相关音乐作品的教学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例如部分学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见困难消极应对,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的不利心态对于其学习生活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这时音乐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教学内容当中相关挫折教育作品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心理抗压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例如: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能有效提升个人学习能力时,教师可以通过《飞吧,飞吧》音乐作品的有效教学,让学生注重音乐学习过程中的音准以及声部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音乐的艺术力量的感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教育意义,让学生明白不论是中国诗歌还是德国的音乐表达的都是同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在年少时努力拼搏积极学习,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长大了才不会因自身碌碌无为而悔恨。
        二、将爱国情感的音乐作品与音乐教学有效融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承时间源远流长,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具有爱国情感的音乐教材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爱国情感意识,加强其对于中华民族情感的有效认知。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的有效发展,音乐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意识与集体意识的重要教学阵地,音乐教师应当让学生对于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文化作品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可以有效理解中华精神文明的发展历程,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与道德素养的有效提升[2]。例如在《我爱我的家乡》这一教学设计中,音乐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主题讨论的形式展开音乐学习,先让学生谈一谈家乡的特点,增强自身对于家乡的美景、家乡特产的喜爱之情,在随后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会音乐作品当中对于家乡的赞美之情。

教师在课前导入时,可以将《我爱我的家乡》背景伴奏与祖国名胜古迹的美丽风光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启发提问,让学生通过自身对于祖国风光的了解认知,回想祖国风景之美,为学生接下来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铺垫。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握与作品当中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可以深化对于歌曲情感的有效理解,从而增进自身对于家乡与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
        三、营造特色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我国民族众多,不同的民族文化与民族音乐都各具特色,学生通过对于民歌的学习与了解,可以在增强学生的民族认知感,从而有效提升其音乐修养与文化素养,教师应当在开展民歌教学时充分融入民族乐器的使用,让学生可以切身通过不同民族乐器的特点感知相关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其次,学生通过对于相关乐器的有效学习,对于提升其音乐水平与认知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增强音乐学习的自信心[3]。例如在《瑶族舞曲》的音乐片段教学中,音乐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于瑶族音乐特色的理解,感知瑶族的风土人情,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时,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瑶寨风景、瑶族服饰、瑶族婚俗、瑶族长鼓舞)向学生进行瑶族风俗的相关简介,让学生了解到瑶族是一个主要聚在我国广西、广东、湖南、云南等地的古老山地民族,他们世代依靠大山、赶山、吃饭、逐山,是我国少数民族当中迁徙频繁的民族,在瑶族订婚仪式上,他们往往会跳长鼓舞进行娱乐,《瑶族舞曲》便是展现瑶族人民欢度节日的特色民族管弦乐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瑶族舞曲不同小节的节奏性。并且可以结合瑶族舞蹈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乐曲的特色风格。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不仅可以对于少数民族产生有效了解认知,更会提升个人的民族认同感,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对于民族的热爱之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抓住民族音乐教学特色,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
        四、开展多元化音乐活动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要想通过音乐教学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思想意识,需要音乐教师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活动形式,让学生勇敢地表达自我,将学生的音乐素质能力与个人表现力进行有效结合,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校内合唱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大合唱的音乐教学活动当中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参与感与集体荣誉感,在合唱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体会到音乐作品的宏大气势。不仅如此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音乐剧的排练演唱,音乐剧的表演形式更强、开放形式更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集体荣誉感。
        结束语
        通过小学的音乐教学有效渗透德育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发展基础,对于提升我国人才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作用,小学音乐教师要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充分感知音乐表达情感,从而更好地提升个人艺术修养与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韩笑. 小学音乐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分析[J]. 北方音乐,2019,39(01):204+206.
[2]侯宇晨. 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探讨[J]. 北方音乐,2019,39(08):198-199.
[3]危嫣如. 小学音乐德育教育的实践浅析[J]. 黄河之声,2019(1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