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丽君
梅州市蕉岭县桂岭学校
摘要: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使用不同的打击乐器,发挥它特有的作用,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合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 打击乐器 兴趣习惯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我校省创强办把乐器分发下来以后,就积极利用有效资源,把这些孩子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乐器搬进了课堂,当孩子们在课堂上敲打着这些好玩又有趣的小乐器时,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无比的欢笑,在多年的尝试和教学实验中,打击乐在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学生参与和体验音乐找到了捷径。我个人也逐步摸索出一套利用乐器进课堂的好方法,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感受谈谈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利用乐器,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凡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声响的乐器都可以叫打击乐器,而小打击乐器就有三角铁、双响筒、铃鼓、木鱼、响板、梆子,等等。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都有特别重要的表现。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利用小打击乐器所做的节奏练习,对于学生来说是训练节奏感的最好工具。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容易被新事物所吸引,所以我利用这点来诱发孩子们的兴趣,在每学完一首新歌以后,我运用打击乐器分发到孩子们手中,跟着歌曲的节奏来进行拍打,在培养学生乐感中起到了特别好的作用。如在歌曲《小伙伴的歌》中,切分音的节奏不好掌握,特别是连续的切分音,我就准备用铃鼓来完成这个内容。铃鼓是用木质或金属材料做成圆状,音色轻快明亮,穿透力很强,可以演奏表示许多复杂节奏及表演花样。在一个班级中,有节奏感不好的学生,我就让他们敲三角铁,一拍一下。演奏时,用一根细带将三角铁提起,另一只手用一根金属细棍敲击,奏出清亮的金属声。三角铁为乐队增加兴奋的气氛,增添明亮的光彩,敲击时发出清脆有力的音响,孩子们觉得既新奇又好玩,个个都爱不释手,为课堂增添了不少乐趣。
二、在兴趣中引导学生发现乐器在音乐中体现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乐器进课堂的教学实践,孩子们对音乐课更感兴趣了,我首先采取多种不同的感受方法让他们感受所学歌曲的音乐特点,然后让孩子们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对所学歌曲的理解是怎样的,如在教学《春雨》这首歌时,我利用当时窗外正好是下雨的情景,让孩子们把眼睛闭上,认真听听雨滴的声音以及给人们带来的乐趣,然后说说自己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乐器敲得话,用什么乐器更合适,该如何敲打,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与四人小组讨论起来,然后选出了碰铃、串铃、双响筒进行组合在一起,加上钢琴的伴奏,学生们觉得特别有意思。
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们的身体也出现了律动的感觉,为课堂增添了特别幸福的气氛。
三、利用“听”培养学生聆听的好习惯
打击乐器的音色丰富,在学生仔细聆听的过程中既可以感受乐器的各种美妙的声音,又能培养学生安静聆听的习惯。但要让学生对“听”有兴趣,利用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教学设计是非常必要的。每学习一种新的打击乐器时,我先将乐器藏起来和学生做“猜一猜”的游戏,要求学生听“这种声音像什么?声音有什么特点?你曾经听过吗?”这时学生会很仔细地去聆听,教室里出奇得安静。在仔细的聆听后,让学生们猜猜这种乐器的名字,我还利用各小组比赛的形式,每猜对一次,对该组进行加分,错了就罚唱一首歌,培养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要有互相合作的精神,经过实践,孩子们不仅在聆听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还能把课堂上所听到的乐器声与生活中收集到的不同的声音作对比,大大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在共同的讨论学习中,也体验了集体协作的乐趣。
四、利用自制乐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动学生,引导他们利用家中的废旧物品自己动手制作。如有的学生在空的饮料瓶、易拉罐里面装进沙子或米粒、小豆,做成沙锤;有的学生用一根铁丝将许多瓶盖串在一起,做成了串铃;有的学生甚至用旧钢条做成了三角铁;还有的学生用竹板做成了响板……学生用他们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即兴伴奏,不仅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学得特别开心,而且在演奏中还能大胆地、别出心裁地使用与众不同的音型进行伴奏,可以说此时学生的兴奋点被激活了,有力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打击乐器的巧妙运用,为学生们带来了更多的乐趣,也为我们学校的音乐课堂增添了新的色彩,让我们充分利用打击乐器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团结、协作的音乐氛围。
参考文献:
[1]谢颖.浅谈课堂打击乐器在音乐课堂实践中的运用技巧[J].新课程?小学,2015,(02).
[2]韩晶.浅谈如何巧用打击乐器“击”活音乐课堂[J].音乐大观,2014,(02).
[3]蒋迎.巧用打击乐器,“击”活音乐课堂借助打击乐器培养低年级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实践研究[J].儿童音乐,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