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低段体育课堂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蒯立科
[导读] 随着新课改不断地深入落实,传统的小学体育在当下教育板块中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

        蒯立科
        无锡市新吴区江溪小学  214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不断地深入落实,传统的小学体育在当下教育板块中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这也要求体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环节融入快乐体育的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在一种快乐的学习体验中获得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然而,在融入快乐体育教学的策略时,也应该遵循基本的原则,如学习性原则、引导性原则等,以优化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学体育;快乐教学
        一、快乐体育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一)快乐体育
        快乐体育即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可以产生一种较为愉快的体验。深层次的含义则是指成功或者心理上存在的快乐,可以让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的环节中感受到参与、创新活动的乐趣,继而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快乐体育和传统式体育教学两者之间是对立的。
        (二)快乐体育的基本特征
        快乐体育并不是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环节感受到快乐即止,其必须要具备学习性特征、引导性特征,能够在学习环节帮助学生掌握技能,提升体育能力。下文对快乐体育的三大特征,重点进行阐述。
        1.具备学习性特征
        有很多人认为,在小学阶段的快乐和体育是汗水和快乐的一种结合,其实,这是对快乐学习的概念非常浅显的理解。在个体体育活动中,汗水和快乐只是生理以及心理的一种集中表现。即使不通过体育教学,学生通过自由活动也能够达到这类效果,这和快乐体育教学的本质是存在差别的。通常以汗水和快乐为主的教学是以快乐为最终目的的,以快乐作为一切教学内容开展的前提。而真正意义上的快乐教学是营造快乐的氛围以辅助教学,进而获得体育的技能,评价的标准是技能是否提高,而最终的快乐也是为了学习而服务的。由此可以体现出快乐体育中最基础的一个特征,则是学习性特征。
        2.具备引导性特征
        快乐体育教学相比传统的体育教学而言,并不是散漫的管理,也不是教条式的压迫,其处于非常中间的一个阶段。基于学生所学习内容的特点,合理地设计出教学方法,通过艺术性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通过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在一种较为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而这类快乐体育教学对教师执教能力的考验是非常严格的。
        3.具备成功的体验性特征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通常个体之所以会快乐,是因为消除了紧张的情绪,自身所达到目标得以实现,在这种状态下就会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而在小学体育教学环节,融入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则是帮助学生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达到目的和个人追求的方式。通常教师设置的难度越大,学生最终所获得的成就感就越强烈。从这个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快乐体育中指的快乐,即是在体育课程中战胜自我的体验,对学生各种品德的培养。例如,吃苦耐劳,同时也是对良好性格的一种塑造。
        二、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融入快乐体育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的设置正是缓解学生学习压力,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良好方式。传统的体育课程不受重视,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反在融入快乐体育教学后,学生可以全身心地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中,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继而实现身体以及心灵的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开展体育课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让学生能够获得身心的放松,能够在未来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在小学阶段融入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对体育产生一种兴趣。基于这种兴趣参与各类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体育课程是对学生性格、身体以及
        意志的一种磨练。如在进行短跑或者长跑时,需要学生突破自身身体的潜在压力,以坚强的意志跑到终点。在这个过程中无疑是对学生意志的一种锻炼。同时,体育课程离不开学生的相互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竞争和友谊,也会逐步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三、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融入快乐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融入故事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运动中,教师通常都是教学生一些最基本的身体动作,然后,不断重复训练这些动作技能。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环节,教师让学生进行的训练方式比较枯燥,也很单调,难以提起学生主动运动的兴趣。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本身年龄就小,更喜欢一些直观性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上也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影响,使得课堂教学的质量难以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所学内容,合理地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感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二)融入游戏教学法,克服体育锻炼时的困难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有很多体育知识以及技能。其中有些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够有效掌握,这类技能对学生的耐力以及品质的要求极其严格。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合理地优化教学策略,融入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体育技能。
        例如,在学习《百米短跑》这类课程时,很多学生都难以打破自身的极限,通常跑到一半速度就开始减慢,和标准时间相差比较多。如果教师采用批评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学生可以达到目标,但是会让学生间接产生一种紧张、害怕的情绪,并不利于学生形成长期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在此环节中融入游戏,让学生传递火炬,看哪一个小组火炬传递的速度比较快,最终获得冠军、亚军以及季军的小组,都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百米短跑的积极性会更高,在无形中克服了困难。
        (三)融入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体育这门课程有需要学生自主进行锻炼的项目,也有需要双人或者多人合作才能够完成的项目。教师需要基于活动的内容,合理地优化教学策略,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因此,教师需要借助快乐体育教学的理念,开展合作教学。
        例如,在学习《篮球》这一内容时,为了了解学生掌握篮球技能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融入比赛活动。将班级的学生分为6人一小组,6人中再分为3人,进行三对三的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每个成员之间都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够获得比赛的成功。在这种竞赛模式下,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会大大提升,在获得胜利之后,也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此竞赛环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比赛情节录制下来,并通过后期剪辑,将其中一些问题重复播放,可以较好地了解学生自身在学习时存在的问题,继而有效改进,提升教学的质量。
        (四)通过完善教学评价,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信心
        部分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信心,加上教师以往压迫式的教学,给学生造成的紧张感,以及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难以达到教师的标准而引发的紧张情绪,会让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评价方法不断进行优化。然而,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在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时,关注学生在学习时的情绪,引导学生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评价标准,减少成绩给学生所带来的压力,让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得体育技能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学生以及学科的特性,创设和谐教学氛围。通过融入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教学等方式,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慧.打造快乐体育课堂,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J].智力,2020,(34):147-148.
        [2]周卫.对小学体育教学从快乐体育到阳光体育的探索[J].新课程,2020,(47):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