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
四川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四川省绵阳市 621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化,核心素养问题已逐渐成为教育界讨论和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当前我国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仍面临一定问题,如观念意识淡薄、教学方法单一、教育力量薄弱等,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因此,有必要借助器乐的优势来辅助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教育主体要从思想上重视器乐教学,坚持以音乐为本,重视审美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器乐教学 小学生 音乐核心素养
前言
新时期,音乐教育采取的传统教学理念、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器乐教学以其自身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主体追捧。通过器乐来辅助小学音乐教学,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创新,进而促进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观念意识淡薄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环节,不仅要教会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和音乐表达,更要引导学生领悟音乐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学会借助音乐抒发情感等。然而,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观念偏差。如有些学校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在音乐教学方面重视程度不够,有时候音乐教育流于形式,未真正落实,设施、场地不完善,开课率不均衡等,都会造成教育效果弱化。
(二)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音乐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懂得学生在不同阶段承受能力的不同。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初学习音乐的方式基本是模仿和欣赏,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延续下去,尽量选取比较艺术性和感性化的方法。传统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音乐的教学过程也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如有的老师偏向于讲授法,以课本、讲台为中心,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技能,忽略实践性,缺乏情感体验,整堂课下来会感到压抑,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三)教育力量薄弱
教育者的素质水平会对最终的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器乐教学与其它学科比更具专业性,为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来促进器乐教师队伍建设。然而,有些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不够,教师数量无法达到教学实际需求,尤其缺乏理论、技能扎实,又精通器乐的高素质老师。总的来说,人数不够、业务能力跟不上、教学任务繁重等问题,造成了器乐教育效果弱化。
二、器乐教学对音乐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
(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体感受,重视兴趣的重要性。用器乐来辅助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能帮助学生找到兴趣点,加深对音乐的理解,[1]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老师所给予的一切教育活动,最终的效果要体现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上,而兴趣会起到关键作用。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有让学生自己真切体会到音乐艺术的魅力,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器乐教学主要是借助电子琴、竖笛等乐器来开展音乐教学工作,具有一定实践性,涉及到手、耳、眼、脑的协调性,能够锻炼学生的视唱和识谱能力,强化意识与思维。
[2]通过乐器来解析音乐作品,能帮学生构建对音乐艺术的直观认识,在感受音乐旋律、节奏和音色变化中深化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提高审美能力。整个过程会涉及到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及心理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大脑,提升智力水平。
三、器乐教学促进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养成的策略
(一)以音乐为本,重视审美性
器乐教学应坚持以音乐为本,融入音乐的美学思想,教学过程要重视审美性,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出艺术美,而乐曲的选择也要有一定美感,如音色、织体丰富,声部和谐等。器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会随着演奏技术的丰富和教学内容的扩展,学习难度会变大。音乐本来是依靠声音向学生传递美的一门艺术,学生在听的过程可以放松身心,抒发情感。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兴趣,或者基础不好,很有可能会产生厌学心理,让音乐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因此,老师要了解学生每一个阶段的身心特点和个体差异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多给予他们鼓励,培养他们自信心。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一是,加强业务能力培训。相关部门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保障,制定具体培养计划,定期组织培训班、进修班、研讨会等,对音乐老师进行业务方面的培训,提升他们音乐基本素质。同时创造条件,组织老师多“走出去”进行访问调研,学习先进经验,及时查找不足。
二是,老师加强自我学习。器乐教学力量的提高,仅依靠外部力量的支持远远不够,仍需老师从思想上加以重视,积极主动开展自我学习。只有扎实自身理论功底,努力提升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任务。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研究器乐知识和技能,要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保证教育内容合乎小学生的身心规律。
(三)丰富教学方法,选取合适的器乐
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同时心理还不太稳定,单调乏味的学习方法无法完全满足他们对音乐的学习需求。这就意味着,老师的教学工作不能仅停留在理论课上,要重视音乐的实践性。老师要走出以往教学“舒适圈”,去丰富教学方法,多采取一些以学生为主的方法,[3]要体现出艺术性和审美性。可以将器乐教学和唱歌课程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形式,让课堂变得更具吸引力。例如在学习《甜甜的秘密》这首歌曲时,老师可以借助电子琴或竖笛来烘托气氛,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旋律,进而有感情地演唱出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当然,老师在选择器乐时除了要立足教材,还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考虑到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接受程度。如可以对高年级学生传授我国民族乐器知识,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培养学习自信。
结语
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用器乐辅助音乐教学,能强化教育效果。这对教育主体来说,也是挑战,需要扎实理论功底,提升业务能力。对学生的培养,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宇星.在器乐演奏的世界中感悟音乐的多元魅力——基于小学生音乐素质提升的器乐教学探究[J].北方音乐,2020(18):144-145.
[2]陆艳.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器乐教学[J]黄河之声,2020(07):125.
[3]李建荣.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究[J].北方音乐,2019(12):184-188.
作者简介:
姓名:康妮,性别:女,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82年6月3日,籍贯:四川绵阳,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