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郝小妹
[导读] 小学生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心理承受能力

        郝小妹
        潍坊市奎文区崇德学校  山东省潍坊市  261041
        摘要:小学生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心理承受能力,认识能力有限,自我调节能力薄弱,更容易遭受失败和困难,对今天的小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现状入手,并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提出从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认识、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及优化课堂教学方面来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全发展的孩子。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学生;挫折能力
引言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大部分成了“小皇帝”,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懒于思考,对成绩的好坏有时无动于衷,特别是受挫能力非常差,有时一次小小的挫折都会使他们觉得是沉重的打击,而小学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有效平台,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好这个平台,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
1小学生受挫心态产生的原因
1.1家庭方面的原因。
        首先,有的父母对子女寄予过高的希望,“恨铁不成钢”,缺乏正确的人才观与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使孩子在心理上感受到真正的关爱曰其次,有的父母对子女的不良道德行为纵容迁就,将子女视为掌上明珠,一味满足孩子的任何方面的要求,导致子女唯我独尊、养尊处优,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必然经受不起小小的波折,更不用说人生道路上风吹雨打的考验了曰再次,有的学生父母自身的道德修养较差,特别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社会上打牌赌博、坑蒙拐骗、真假离婚、传销偷盗等伤风败俗的现象比较普遍,污染了孩子的成长环境,这些都会使学生产生挫折心态,从而表现出离群、怯懦、孤僻、狭隘、暴力、游戏成瘾等不良心理倾向。
1.2学校方面的原因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有的学校重智轻德,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熏陶与坚强意志的磨炼,有的只求学生成绩好,考试分数高,因而在教育言行、方法上失当,因此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导向下,成绩好的狂妄自大,只能表扬,不能批评,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以辱骂、猜忌、殴打等方式来发泄受挫后的不满,成绩差的学生感到在学习上处于劣势而又得不到及时与正常的心态调整,因而产生恐惧感与焦虑感,导致自卑、失望。性格外向的会心灰意冷,性格内向的会因此变得少言寡语。
1.3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良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社会现象都会导致学生挫折心态的产生,会使缺乏分析能力和自己觉得家长“一无钱,二无权”的学生认为“社会不公”。从而失去信心与意愿,或表现出一些极端的行为。相反,自感家庭优越的学生则会产生高人等、目中无人的优越感,因此一遇到挫折就处处显示出惊慌不安,表现出无所适从。
2小学生面对挫折时的表现
2.1面对困难的时候退缩畏惧
        在体育学习中,有些难度比较大的体育项目,甚至有的会有一些风险,如跳高、跳山羊、翻滚练习。还有一些项目需要比较强的意志力,比如长跑。当小学生遇到此类的项目时反复的失败会让他们怕面对同学的嘲笑,同时也会对这类的训练失去信心和兴趣,表现出厌恶的态度,会心里没底,然后退缩。案例:有个四年级的胖胖的但十分可爱的小女孩,转校来的,平时性格很好,老师也很喜欢她。体育课的时候练习前翻滚,但是这个小女孩怎么都不肯试着练习一下,老师再三追问,小女孩才说出来原因,原来是在别的学校的时候这个小女孩怎么都学不会这个动作,其他同学嘲笑她是小胖猪。这案例中的小女孩处于心理发育的高速期,自尊心很强,不甘于人后,面对挫折时,怕别人嘲讽而选择了逃避,这种消极的现象一旦真正的形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这学生长期的发展。


2.2有着很强的攻击性,并且容易暴怒
        现在父母忙于各种各样的工作,孩子往往交给爷爷奶奶带大,而爷爷奶奶往往会由于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怕孩子受委屈等各种原因造成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容易大发脾气甚至暴怒。案例:有个小男孩看上去白净斯文,学习中一直比较听话,有一次体育课分组游戏,但是人数不够,老师就加入了一个组。后来有个同学跑过来说那个小男孩跑了,老师忙去寻找,却见那个小男孩远远的看着,让体育委员去叫,那小男孩却对体育委员拳打脚踢,表情也是非常的愤怒。老师见状只好跑过去,小男孩见老师过来就跑掉了,老师忙去追,小孩竟然对老师也是拳打脚踢,小孩奶奶赶来不问情况便以为老师是高年级学生欺负了自己孙子,由于奶奶过分的溺爱,这孩子渐渐养成了易怒的性格,攻击性比较强。这类的孩子缺少父母的关心,性格容易孤僻,容易游离于群体之外,最终不利于身心的健康。
2.3遇到事情时说谎话,推卸责任
        小学教育中很多小孩在碰到问题时,首先说的往往是“跟我什么关系”“是他先动手的”“这事情不是我做的!”一类的话,在大家面前犯了错误也死活不承认,究其原因,便是这些小学生不敢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没有勇气面对自己,这也体现了挫折教育的确实。
3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的措施
3.1提高小学生对与挫折的正确认识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在面对挫折时的反应,往往是取决于小学生对于挫折性质的认识,而不只是取决于挫折本身,体育教育中应该让小学生明白挫折是存在与生活中的,不是可以避免掉的,只有努力的勇敢面对,才能克服困难,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走向成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而小学阶段作为小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在体育教学中,创造一个愉悦、自由、民主、宽松的环境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让其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选择自己爱好的体育项目,发展特长,以培养健康的人格、良好的习惯为目标曰此外,教师结合体育课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像邓亚萍、许海峰、姚明、刘翔等,讲这些人物在成就自己的事业时是怎样受尽挫折,又是怎样百折不挠地战胜挫折而取得成功的,让其自觉接受教育,培养抗挫意识,提高抗挫能力。
3.3通过各种可行的手段让小学生的自信心得以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体育常规行为规范教育、军事训练、教学任务、体育比赛等锻炼学生的体能,磨炼学生的意志。体育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在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方面、组织纪律和思想品质方面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一丝不苟。由于小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形成,他们的情绪往往不稳定,表现脆弱,易感情冲动,抗挫力差,不考虑后果。用时间检验野失败是成功之母冶的哲言,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让学生认识到胜不能骄,败不能馁曰会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在失败中看到希望,在失败中重新振作,奋起直追曰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在他人取得胜利时应认真向他们学习,而不应嫉妒,因为嫉妒心强的同学,一旦受到小小的挫折院将不能正确对待,导致自暴自弃。
3.4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学校除了完成对学生的体育课教学之外,还要经常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比赛,在活动和比赛中,培养学生团结、拼搏、不怕失败的良好品质。有的时候,教师还要专门安排课外体育运动,巧设野败局冶,让学生轮换接受失败的教训,然后提供学生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平台,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反复的挫折要要成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生年级比较小,心理也很不成熟,面对挫折时,由于各种原因对挫折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和错误,只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对于挫折的认识,减少挫折的比例影响,才能让其更好的生活学习和发展。通过小学体育的教学,让小学生正确的认识挫折和自己所拥有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解决困难。
参考文献
[1]谢运发. 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J]. 知识窗(教师版), 2020(7):124.
[2]陈锦胜. 小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10):125,127.
[3]孙智强. 小学体育教学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 国际教育论坛, 2020, 2(10):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