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亚莉
西平县酒店小学463900
摘要: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如果应用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既有助于加强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有助于创新当前的阅读教学方式,这会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既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又可以从阅读文章中的词汇出发,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从而可以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生;英语阅读
引言:从当前小学阅读教学情况来看,有些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英语理解能力,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不能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这会影响阅读学习效果,为了改善该现状,需要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英语知识,从而能够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1.思维导图对小学生英语阅读的作用分析
1.1有助于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在应用思维导图的前提下,能够帮助学生将课文内容逐个进行剖析,令其能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这会有助于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并且可以更好地学习课文中的陌生词汇,从而有利于提升学习效果。
1.2有助于创新阅读教学方式
思维导图是建立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的教学方式,而当前在英语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方式,多半是建立在传统教学理念上,如果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这会有助于创新阅读教学方式,从而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2.思维导图在小学生英语阅读中的运用策略
2.1把握文章主旨,抓住关键词汇
从当前的英语考试情况来看,阅读理解类型的题目占据较多的分值,如果学生欠缺阅读理解能力,很容易在该类型题目中出现失分情况,而解决该类型题目的关键,在于抓住题目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因此,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令学生养成“先看题,后思索”的学习习惯,通过思维导图逐渐摸索题目的脉络,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而得出各个阅读问题的答案。并且,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会抓关键词或者主题句,而且要灵活地把握和思考,以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不过切忌机械地找文章的中心或者关键词,然后再延伸出分支的做法,这会起到相反的学习效果。
2.2采用情境教学法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情境,便于讲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能够逐步地引导学生,令其可以逐步地学生课文内容,这就能够体现出思维导图的特性,同时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My home》时,从教材内容来看,要求学生能够认识study、bathroom、living room、bedroom等词汇,以及“This is my……”等句型,这些词句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可以利用多媒体创建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多种类型的房间图片,如盥洗室、起居室、客厅、餐厅等,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房间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呢?”,有些学生会说:“那是盥洗室,用于洗脸……”,有些学生会说:“那是起居室,用于睡觉……”,可见每种房间各有用处,此时教师继续说:“如果老师要你给一位外国小朋友介绍你的家,你会怎么用英语介绍这些房间呢?”,这会引起质疑。
然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和人物对话,同时会在多媒体中播放课文录音,令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内容,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This is my……”等句型依次介绍自己家中的房间,如“This is my living room.”、“This is my bedroom.”等,帮助学生熟悉本篇课文的句型。
紧接着,在多媒体课件中,继续展示多个物品,如杯子、足球、书包、椅子,要求学生结合某些表示房间的词汇,共同组成完整的语句,如“This is my living room. There is a schoolbag and three chairs in it.”,同时可以用语句介绍自己的日常活动,如“I often watch TV programs in the living room.”,这会帮助学生加强词汇运用能力。
最后,由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本篇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令其加深词汇记忆。
2.3基于阅读中单词的思维导图
2.3.1基于阅读中单词的思维导图
基于阅读中单词的思维导图设计是以学生的词汇量掌握情况为基础,针对学生词汇量不足、记忆不牢等现象开展的。一是要让学生对阅读语段当中的主题词进行拓展,以意群为基础设计导图;二是扫清重点词汇与困难词汇所带来的障碍,要通过近义词或者其他学习过的词汇对新生词进行理解和记忆,设计近义词或者构词法相关的导图。那么,教师要以这两个教学目标为基础设计总结思维导图,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做好语篇理解的准备。
2.3.2对主题词进行拓展的思维导图设计
对主题词进行拓展的思维导图设计是从学生的理解情况出发,以针对性的问题为导向,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同时还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实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在实践当中,教师需要准确判断这一单元的核心词汇,之后根据教学参考当中的建议深入研究教科书,找出学生认知的特点和图式,掌握学生学习过的单词,根据这一类的意群正确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将新知识点与已经掌握的知识点相互结合,实现认知能力的过渡。
2.3.3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众所周知,在指导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思维导图起到的巨大作用,但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需要教师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令其能够积极地开展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为了达到培养目的,教师应该针对材料的阅读内容,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令其逐步学会使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模式,学习英语阅读材料中的英语知识。并且,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等,帮助学生学习词汇,解决在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为下一节课理清语言障碍。在课外,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下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同时可以通过录音跟读课文,参考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对比课文中相关的内容,这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课文,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升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教师能够结合每篇课文的内容,审时度势地穿插思维导图,令学生能够有序地学生课文内容,记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从而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冬香.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1):252-253.
[2]马海英.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20(33):137-138.
[3]王岗雄.谈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校园英语,2020(26):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