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张丽丽
[导读] 河南省安阳外国语小学

        张丽丽
        河南省安阳外国语小学  

        摘要:声势律动是指跟着音乐做动作并发出声响的运动,通过自己的身体或嗓音探索能够发出的各种音色,并结合各种节奏形成丰富的音响效果。比如:拍手、拍肩、拍腿、等动作。声势律动运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极大地提高音乐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现如今最热们的音乐教学模式就是声势律动。本文研究了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声势律动;小学音乐教学;应用研究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还能让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不能满足现如今的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了让课堂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发挥,逐渐的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转变成能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视听辨别能力、节奏感与创造感的一种特殊的教学课堂——声势律动。声势律动的有效运用既能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又能增强学生音乐的记忆力和创造力,在音乐体验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核心素养。  她是在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普及的道路下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星星。
一、声势律动的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改变课堂教学理念。
        首先一个人要想真正地学好一门课程就要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你对其感到兴趣时,你就会用心好好的学习。学习音乐也是一样,只有当小学生对音乐感到兴趣时,他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还有在当今的教学理念上,课堂的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仆人。其次就需要教师能根据不同的学生不断改变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理念,不要一成不变要学会变通。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多接受用声势律动来表达音乐。例如在课堂之前放一些学生喜欢听的歌曲,教师提前根据歌曲编一些合拍的动作,让学生多多在日常的活动运用声势律动来感受音乐的奥妙,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声势律动,让学生重视声势律动在学习音乐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设计趣味声势律动游戏,创新教学模式。
        学生对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根本起不了兴趣,更不要说学习。尤其是小学生活泼爱动的性格不仅学不了还会扼杀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以让学生挑选他们喜欢的歌曲,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的教学方式来对教学课堂进行改革创新。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可以将小学生的注意力放在课堂上,提高还能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的熟悉音乐,在学习中玩耍,在游戏中学习。游戏可以逐渐升级,基础版可以让学生玩音乐接龙不能用唱的必须用自己的身体来演绎声势律动,逐个淘汰最后一名可以给予奖励。其他同学也要给予鼓励让他们产生胜誉心;升级版让学生进行猜谜一个人用不同动作演绎,另一个进行猜测并演唱其中两句才算成功。这些活动可以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多次的模拟表演中进行评比和打分,让学生多感受教师的鼓励并在此之下不断地成长。
(三)设计多种音乐体验活动,将音乐特色化。
        在小学生学会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和对音乐有了浓厚的兴趣时,就可以进而深入对音乐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了解相关的音乐知识,还能将音乐教学特色化。教师不能只局限一种音乐,向同学们介绍更多的音乐类型,将各种类型的音乐相互的结合,让同学自己根据歌曲节奏进行肢体表示,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编一些舞蹈动作,鼓励孩子们模仿律动、表演律动、创编律动。在多种形式下体验音乐课堂。其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进行提高,还能加深学生的音乐兴趣,要多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总结。

声势律动教学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
二、声势律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路径方法
(一)加强节奏感训练
        声势律动是肢体与音乐相结合,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利用肢体的千变万化来体验速度、节拍的变化。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学生把身体当作乐器,利用开展各种各样的动作进行演奏,将节奏感逐渐加深。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有效地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二)培养师生的创造性
        学生可以在音乐教学课堂上根据音乐律动做出一系列的动作,激发身体深处掩藏的艺术细胞,现场即兴表演容易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和提高创新能力。小学生可以将不同的音乐结合创造出“另类”的音乐,具有自身特色。另外,小学生也可以对动作进行改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在当今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还要有意识的实现教学的发展与完善,促进学生的成长。在学习中不仅学生需要创新老师更是要勇于创新,教师不能像古代的夫子一样只是将知识复述给学生,应该给学生一些新鲜感。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对艺术的鉴赏和追求。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声势律动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活跃的气氛,让学生不仅学到课堂应学到的知识还能在嬉戏时收获友谊和师生情谊。
三、声势律动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体验和实践节奏律动
        现今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已经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只教授学生音乐理论,还需要跟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
        比如,教师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交响曲一一《欢乐颂》时,需要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关注节奏,体验音乐之间的不同,通过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声势律动教学方式还能够通过模仿节奏的方式让学生对音乐形成更多的感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促使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实现音乐与舞蹈的有效结合
        音乐和舞蹈虽然是单独的个体,但是两者又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音乐采取声音的方式进行传递,舞蹈动作属于肢体动作的其中一种。舞蹈则是采取动作的方式进行表现,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更好的营造教学氛围。教师通过律动将音乐和舞蹈进行结合的方式教授学生学习音乐,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
        比如,教师为学生播放《星光圆舞曲》的时候,可以为学生教授一些简单 的舞蹈动作,如:正步位跳、弯腰、拍手、跺脚、三拍舞步等等,这样简单容易的动作可以便于学生接受,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最后让学生进行齐舞,加强学生对学习音乐的信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声势律动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不仅能保证音乐教学质量和提高音乐教学效率。现如今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如今的教育事业对审美能力、视听辨别能力、节奏感以及创造能力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为了使声势律动在教学中的效果达到极致,需要教师严格遵循声势律动教学法的基本原则,灵活在课堂上用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逐渐加深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与音乐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慧.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J].黄河之声,2016(11):61-郭明月.“音”你而动: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和方法微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0):16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