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域游戏自主性的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闫蝉
[导读]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最为常见的一种游戏形式

        闫蝉
        榆林市第十幼儿园,陕西榆林719000
        摘要: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最为常见的一种游戏形式,是孩子们自主地自发的一种游戏形式,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区域游戏中进行探索活动。随着自主性区域游戏的逐步开展,孩子们游戏意愿不断增强,游戏水平显著发展,在游戏中孩子们自由表达、思考,享受与同伴交往的喜悦。有家长反映孩子会第二天急急忙忙催着妈妈早点送自己来幼儿园玩游戏。甚至有孩子不仅仅满足于语言分享,还动手用线条表达自己选择的游戏区域或者自己在自主游戏中玩的事。因此,自主性的区域游戏大大激发了幼儿对幼儿园的喜爱,也进一步发展了他们的探索欲望。
        关键词:小班教学;区域游戏;自主性;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自主性区域游戏是指当前比较流行的游戏方式,也就是通过自主的去选择游戏来学习经验,让孩子有更多的自由,以此来激发学习的欲望。教师在各个区域进行材料投放,让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根据自己所想探索的内容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游戏,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爱玩、会玩。但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自主性区域游戏的实施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于当下自主性区域游戏的实施展开了调查和研究,希望能够发现问题所在、存在的困难,找出解决的办法,让自主性游戏能够在具体环境下更好的实施,真正的做到自由自主。
        1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自主性能力的意义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重要的内容,能够在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同时,使幼儿的自主性得到发展。联想与想象能力是幼儿发展自主性能力必须具备的心理因素,自主性游戏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幼儿在活动区域里,可以在由自己想象创造出的环境中展开自主活动,与其他幼儿展开交流,通过材料与想象,模拟现实生活与社会的情境,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同时,在自主性游戏中,幼儿能够与其他伙伴、教师有充分的交流、合作的机会,使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锻炼,并且,在自主游戏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幼儿消极的情绪体验得以宣泄,积极的情绪体验得到丰富。自主游戏中的角色扮演能够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社会关系,幼儿通过这一形式,能够学习不同的社会关系,从游戏中获取一定的生活经验。
        2在幼儿园小班区域游戏中培养自主性能力的策略
        2.1立足以幼儿为本位的原则,为幼儿创造自主学习机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成长与认知规律、幼儿人格、幼儿权利等方面的尊重;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自主、生动学习。对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区域游戏时,应以幼儿为中心,立足幼儿实际情况、实际需求,为幼儿自主、自发学习营造氛围、提供空间,使幼儿能够真正成为区域游戏的主人,在区域游戏参与中,思考、探究问题,从而实现幼儿学习自主性的有效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教学实践:其一,为幼儿创造开放性的区域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开放、自由的区域游戏环境中,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方法,在自己的规划与体验中,强化自我意识,提升自主选择、决定、思考能力。以“我是建构师”区域游戏为例,在活动开始之际,教师不进行客观性引导,让幼儿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材料进行游戏。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幼儿表现,在抛出一个问题、提出一个建议、鼓励一个创新等方法的引导下,调动幼儿可持续游戏的情趣,并使其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其二,为幼儿营造良好交流、讨论氛围,使幼儿在沟通与交流中激发创造性精神,获得自信心、成就感,实现敢说、敢想、敢做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发现、游戏中的表现邀请其进行发展过程、游戏方法、游戏经验等的分享,并通过语言、神情给予其鼓励、赞赏、肯定、引导,如“琪琪的想法真棒”“明明的眼睛如猴哥一样火眼金睛,发现了我们都没有发展的秘密”。


        2.2区域活动中体现主题性、多样性
        在我们开展的主题为《可爱的小动物》,因为小动物对小班幼儿来讲非常具有吸引力。所以我们在区域活动中也更多的投放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材料。我设计了一个“毛毛虫”的游戏,用各种不同材料和质地的夹子夹在毛毛虫的身体两侧,做毛毛虫的脚,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臂力的大小和兴趣的需要进行选择性地夹夹子。同样在这个主题的区域中,我还设计了“造房子”的游戏,为孩子们准备了小动物的头饰,让孩子们戴上头饰以后进行造房子的游戏,沉浸在为小动物造新房的情境中,游戏的开展就更加顺利了。
        2.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幼儿自主观察与探究
        对于小班幼儿而言,年龄特征、认知规律、生活经验的局限性决定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参与过程中,需要依靠教师的有效指导进行自我控制,并且能够在游戏活动中实现注意力的集中、思维的创新、持续性的增强。因此,幼儿教师应明确认知自身在小班幼儿区域游戏中的地位与作用,不仅需要扮演好游戏设计者、组织者的角色,也需扮演好游戏引导者、支持者、指导者的角色。从而能够根据每一位幼儿的兴趣、发展需求、自我表现进行有针对性指导。例如,在幼儿具备一定区域游戏经验后,教师为幼儿设置“最喜欢的区域游戏活动是什么?”“最喜欢的区域材料是哪个?”等问题,引导幼儿进行回忆与思考。在生活区游戏中,教师细致观察,当幼儿遇到食物制作上的问题时,给予幼儿一定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不过多干扰幼儿的问题处理思维。在幼儿经过几次尝试仍无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其鼓励、肯定与引导,提升幼儿自信心,使其能够改变策略,进行问题解决方法的积极探索,使其获得成功体验,提升幼儿成就感。
        2.4结合区域游戏必要常规,提升幼儿自我控制能力
        区域游戏常规的设置与遵守,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幼儿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幼儿学习自主性培养中,教师需结合区域游戏必要常规,进行教学实践。例如,在进入区域游戏之前,我们利用“游戏邀请函”讲述进区规则,培养幼儿规则意识,避免区域人数过多、座椅抢占等问题的产生;在进入区域游戏之后,利用“我的游戏我做主”,在幼儿共同参与下制定守则,如绘制规则卡片、布置玩具整理架等,发挥幼儿的学习自主性。
        3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1部分区域游戏自主性不够
        很多时候教师想让幼儿自由的去选择区域游戏,但是小班的幼儿年龄太小,很多时候一个孩子要玩什么另外一个孩子也跟着去玩什么,出现了有的区域有很多人想玩,有的区域没有人愿意去玩的情况。于是,会出现争吵或者混乱的现象,这个时候老师就会帮他们进行安排,这样有的孩子选不到自己想去的区,心理上难免会产生失落感,对游戏的积极性也就不高了。
        3.2小班幼儿缺乏游戏的目的性
        在制定区域游戏计划初期,我们首先进行了试点观察。教师投放了统一的计划本,幼儿早上入园后,自主制定区域游戏计划,可施行了一周后,发现了潜在的问题:部分孩子不愿意动手去制定计划,怎么办?做游戏计划是否在小班可以实施?在数次集体研讨,分析与之相关的幼儿符号表达的能力现状,寻找解决的方法与途径。
        4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游戏活动占据幼儿日常活动的大部分时间。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或爱好选择喜欢的玩具,有助于幼儿自主性能力的培养。幼儿教师在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时候,应对游戏区域环境进行合理的设置,投放正确的材料,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促使幼儿的自主性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星.浅谈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自主性[J].电脑迷,2018(07):140.
        [2]吴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支持性环境创设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8(01):79-80+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