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英 戴佳欣
攀枝花市实验学校 617000 内江师范学院 617000
摘要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在攀枝花开发建设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青少年学生应当铭记“三线建设”历史,传承好“三线精神”。
关键词:三线建设 三线精神
一、了解“三线建设”历史是传承“三线精神”的基础
(一)“三线建设”的由来
1964年至1980年,由于国际形势紧张,为了“备战备荒”[1],党中央和直接领导人直接部署,在我国中西部地区13个省、自治区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简称“三线建设”。[2]
(二)攀枝花“三线建设”历史
1965年3月4日,在冶金工业部关于攀枝花开发建设的报告上,党中央领导人做了“此件很好”的批示,攀枝花“三线建设”大幕正式开启。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从1965年开始长达15年、横跨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大军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汇集到攀枝花,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大会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认识“三线建设”成果是传承“三线精神”的根本
(一)“三线建设”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攀枝花从一个只有7户人家的穷地方建成了一个120万人口的现代工业城市。建成了中国西部首个大型钢铁企业攀钢,创造了在2.5平方公里坡地上建设成套大型钢铁厂的世界奇迹,攻克了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世界难题。是全国最大的钒钛原料基地、钒钛钢铁生产基地和世界第二大钒产品生产基地。是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钒钛之都、阳光花城、四川南向开放门户。[3]
(二)“三线建设”留下了丰富的工业文化遗产。
拥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钒钛磁铁矿山——兰尖铁矿,有全国最大的独立煤矿——宝鼎煤矿,有全国独一无二的地下火力发电厂——503地下战备电厂,有全国最大的木材水运遗址——金沙江·雅砻江水运遗址,有20世纪建成的最大水电站——二滩水电站……还包括大田会议旧址、大渡口十三幢、攀枝花建设总指挥部旧址及渡口吊桥、密地大桥、老邮电所、大渡口电影院、渡口火车站、攀钢一号高炉、兰尖平硐等系列“三线建设”遗存。
(三)“三线建设”铸就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攀枝花市是一座因“三线建设”而诞生的英雄城市。三线建设”之初,数十万建设大军汇聚攀枝花,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三线建设”者们以顽强拼搏的意志和震撼人心的壮举,用青春和热血,在沟壑纵横的裂谷深处书写出战天斗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创造了新中国建设史上的奇迹,完成了初始创业的历史使命,筑牢了城市发展的根基。孕育并凝成“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4]。
三、倡导青少年学生大力弘扬和传承“三线精神”。
2018年2月,党中央领导人来川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三线建设”作出了重要评价:国家“三线建设”在四川布局了一大批重要产业、企业和科研院所,这些都是四川发展的宝贵财富。
党中央领导人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少年学生传承和弘扬历史积淀形成的以爱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担当责任为价值取向的“三线精神”,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线建设”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部厚重而生动的教材,值得青少年学生镜鉴铭记和传承弘扬。
四、为青少年学生传承“三线精神”积极创设条件。
充分发挥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等部门作用,分层次有重点地构建“三线精神”传承弘扬体系。
充分利用全国、省、市电视台、电台及报刊杂志,微信平台,网络媒体,手机APP等更广泛的渠道,加大弘扬和宣传“三线精神”的力度,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弘扬传承“三线精神”的热潮。
中共攀枝花市委宣传部开设手机APP《书香花城》“三线精神”专栏;攀枝花学院于2017年9月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启动和开设《三线建设的历史与文化》课程。将“三线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线建设干部学院于2018年3月成立。成为青少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三线精神、熔铸理想信念”的教育基地。
五、对于青少年学生如何传承“三线精神”的有益探索及思考
(一)编写有关“三线建设”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围绕攀枝花“三线建设”,尤其是有关“三线精神”的传承弘扬,编写《攀枝花100问》,作为攀枝花地方课程教科书,成为“三线精神”传承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2020年10月,攀枝花市实验学校编写完成思想政治校本课程教材——《在新时代的阳光照耀下成长》,其中第八章“秉承三线荣光,英雄城市再出发”。使“三线建设”内容真正走进课堂,让学生了解“三线建设”历史,深刻领会并传承“三线精神”。
(二)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了解“三线建设”历史的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建市日、建党日、学生寒暑假等,由团市委等部门联合号召,由学校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三线建设”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攀枝花“三线建设”现址、遗址参观访问,到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地调查,对老一辈“三线建设”者进行实地走访等。
(三)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弘扬“三线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
积极倡导学生勇于创新,开展有关“三线文化”征文比赛。利用学校升旗仪式、班级班会等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利用学校文化墙、班级板报等开展专题展示活动。运用漫画的Q版形式让三线故事生动、有趣。
(四)将“三线精神”融入到学校的文化、艺术、娱乐活动之中,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三线精神”的熏陶。
学校定期邀请老一辈革命家,“三线建设”英雄、模范进校,为学生讲述“三线建设”历史故事。用身边活生生的人物事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五)通过宿舍内务整理、打扫校园卫生等校园劳动开展传承“三线精神”教育。
通过劳动实践,让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观念,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真正成为生活的态度,生活习惯。
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知往鉴今,志在开辟未来。如何把蕴藏在物质建设下厚重的“三线精神”得以挖掘和传承,是作为“追梦人”的青少年应有的使命担当。在“三线精神”的持续激励下,青少年学生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汇聚动力,发挥活力,实现理想,争当新时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注释:
[1]“备战、备荒、为人民”吕臻《党史博览》2017年8月4日在线出版
[2]邓小平三线建设思想研究 陈东林《开发研究》2015年1月29日在线出版
[3]攀钢成为中国最大的钒钛和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洪及鄙《冶金管理》?1999 年
[4]论“三线精神”的理论内涵和重要价值?陈先兵《攀枝花学院学报》2020年4期在线出版
参考文献资料:
1.郑有贵 张鸿春主编《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中的攀枝花----基于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和改革发展的研究》,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2.王春才著《彭德怀三线岁月》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3.《邓小平与三线建设——单兰山回忆录》2008,中央文献研究室
4.袁星瑞《三线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5.攀枝花市文物局张鸿春 刘胜利《攀枝花开发建设史是中国三线建设史的缩影》
6.攀枝花市文物局张鸿春《保护传承三线工业遗产? 实现攀枝花文化突围》
7.宋毅军? 张鸿春《三代中央领导核心情系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