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新型家庭学校联合教育模式的构建——以南宁市百灵路小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陆智
[导读] 家庭学校联合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陆智
        南宁市百灵路小学  530000

        摘要:家庭学校联合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仅依靠学校教育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必要实现家庭学校共同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家庭和学校就教育达成共识时,我们才能探索最正确的陪育孩子的模式。本文以南宁市百灵路小学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索了一种在互联网+背景下适合学生成长的新模式。
        关键字:Internet +;在线家庭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著名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过程将像纸房子一样崩溃、坠落。学校教育不能真正发挥作用,也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家庭教育需要与学校教育处于同一地位。以下文章分析了Internet +背景下出现的教育问题,并提出了措施。
        一、统一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想法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只有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或者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无法完成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人员培训任务。首先,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有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无论是家庭教育的微妙影响和影响,还是学校教育的科学体系,循序渐进的发展,以及周围自然和社会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它们都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应该互相补充,互相补充。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规范的管理,专业的教师,丰富的设备和设施等,对儿童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只有当家庭和学校需要统一共同教育的理念时,教育协同作用才能形成。
        二、家庭学校联合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庭学校联合教育是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放学后,学校无法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因此,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的缺乏使家庭-学校联合教育的新模式面临更大的问题。以这所学校为例,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父母忙于工作而忽视家庭教育。众所周知,我们的学校位于南宁市良庆区大沙田百灵路,有很多家庭属于进城务工,快节奏的生活和经济压力使许多父母忙于工作而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孩子们经常被送给长者或保姆带孩子,这导致缺乏家庭教育,家庭学校的共同教育模式无法顺利进行。
        其次,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学校状况没有足够的关注。新的家庭学校联合教育模式要求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父母对学生的学业条件漠不关心,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条件,父母都忽略了他们,并阻碍了他们发展家庭学校教育模式。
        第三,意识形态存在偏差,认为孩子将来可以赚钱,学习并不重要。在当前的社会中,许多父母认为,只要他们的孩子将来可以赚钱,他们对孩子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就不高。因此,父母不关心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将不会进行家庭教育,在这样的家庭中很难建立教育模式。
        第四,学校的当前教育状况。我们的学校是一所成立于2018年新学校。4至6年级的学生是从良庆区的几所不同学校分流而来,学生行为和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素质不高。学校和家庭的“规则”对他们没有多大用处,这不仅影响学校的管理水平,而且破坏家庭的幸福。作为年轻一代,在以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影响下,它们已成为“微型一代”或“家庭一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使用这些新媒体来玩游戏,观看视频或制作短视频。中国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体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对全国18个主要城市的30,000多名“ 00后”儿童及其父母进行了调查,发现51.7%的“ 00后”儿童使用平板电脑、手机玩游戏和观看视频。游戏、视频网站和动画是儿童接触色情或暴力内容的主要来源。孩子最喜欢的媒介是手机(高达72.9%),他们沉迷于在线游戏,微信和短视频。小学生的视力丧失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面对庞大的在线世界时,儿童仍然缺乏辨别许多不良信息的能力。许多年轻的父母常常采取“无知”甚至“放纵”的态度,以“减轻负担”。如果这样下去,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影响力将逐渐下降 ,甚至导致过早的叛乱。
        三、采取措施建立家庭学校教育的新模式
        面对这样的问题,下面的文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种实际措施。


        一是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家庭学校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校的教学模式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来提高学生水平的模式已不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有必要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在当今世界,Internet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我校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百灵抖音号、小黑板、微信、QQ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的理念,积极推广各种活动由学校开展的活动使父母能够了解学校的动态,并鼓励他们与学校合作,致力于子女的教育。
        其次,我们学校根据班级设置家长委员会,此外,还有一个学校级别的家长委员会。大力宣传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的重要性和优势,使这些父母可以对新的家庭学校共同教育模式的内容有深刻的了解。通过这些父母,然后将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父母,每个父母都可以逐渐接受家庭学校共同教育的新模式,并可以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同时,我们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针对儿童教育问题的培训课程,引入该地区内外的知名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对父母和老师进行授课,并讲授家庭-学校合作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家庭学校通过各种方法拓宽家庭学校互动的渠道。新的家庭学校联合教育模式强调学校与家庭的合作,以共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两者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通信平台,以实现多角度通信。学校通过晓黑板、微信或钉钉的安全教育平台将有关学校的重大问题告知家长,以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2020年,新的冠状病毒在世界范围内肆虐,传统的家庭与学校沟通方式也受到影响。但是,我们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教育教学,停课不停学,通过在线课程和视频会议进行教育和教学,以确保孩子的学习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另外,传统的家庭访问是家庭访问和电话联系,这受时间,交通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大。现在,Internet可以随时随地用于视频家庭访问。我们学校通过各种在线和离线方法与家庭和学校进行通信,效果非常有效。
        第四,制定“三一”教育课程。
        为了提高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互动建设的有效性,我校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整合每位教师,家长和社区的有益教育资源,并通过多种渠道实施教育。
        1.在课堂基础上传播智慧。首先是“家长开放日活动”。每个学期,我们学校都会举办“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进入教室听课。老师和父母交流思想和困惑,分享资源,互相学习,提高素质,和谐发展。第二个是“专家讲座”。学校多次邀请学校内外的心理学家和著名教师向父母传授育儿经历。并邀请有良好家庭教育的学生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2.主题活动促进发展。学校充分利用丰富的节日资源,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例如,每年春节前,我校组织春节写对联书法活动,邀请市级书法大师,热爱书法的学生及家长参加;积极邀请家长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学生运动会、美食节等大型学校活动,积极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活动,不仅增进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而且建立一个平台,以增进对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它还通过Internet积极地报道和宣传活动,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并得到家长,学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第五,父母需要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和照顾。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影响。父母需要更多的耐心。不要粗鲁地殴打和责骂他们的孩子。他们应该陪伴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他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关注孩子的成长。对于电子产品,它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不给孩子接触电子网络产品这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必须做好教育和监督工作,我们绝不能轻视互联网垃圾,以防止孩子沉迷于互联网,无法自拔,影响学习和生活。
        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的家庭学校联合教育新模式,使家庭学校和谐培养的孩子们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和希望。当然,家庭和学校之间真正的和谐与相互教育是通过多部门协调和多因素实现的。我相信,在百灵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学校的家庭学校联合教育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
        参考:
        [1]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
        [2]郑明达。提防父母失职,缺乏感情和教育匮乏-中国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晓云访谈。班月潭,2015,(21):21。
        [3]岳莹。我国学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N]。天津市教育科学院学报,2002,(3)。
        [4]杨敏。谈如何构建有效的家庭学校教育[J]。软件电子版2014,(15)。
        [5]中国教育报。 2015-11-6(05)。
        [6]南宁市白灵路小学微信公众号宣传报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