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劳动教育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朱军
[导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不断加深

        朱军
        如皋市通用技术教育实验学校 江苏省南通市 226521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不断加深,在中小学各学段课堂的授课模式中学生的地位逐渐加高,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课堂模式,在这转变过程中,核心素养成为了热门的词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通用技术学科凝练出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等五大学科核心素养,是通用技术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意在培育出既具备创新设计理念,又善于动手实践的具有相当技术素养的未来社会公民。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技术教育的通用技术课程,具有开展劳动教育的独特学科使命和学科优势。高中阶段,积极将劳动教育融入通用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显得尤为切合实际。为此本文结合自身的在高中的教学经验,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对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劳动教育方法展开分析。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教学;通用技术教学;劳动教育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根据教育目标,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在此背景下,劳动教育便是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弘扬劳动中不怕吃苦的精神。在高中通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的基本方式便是强调学生身心参与到课堂中去,重视学生的手脑并用,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一、当前高中通用技术的现状分析及劳动教育的可行性
        首先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便是大部分学生不懂得如何进行实际操作,学习的知识只停留在课本的表面层次,没有深入了解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具体应用。通过询问同学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条件的限制很少进行过实际操作,大多数应该动手操作的学习内容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讲解与学生课下的强行记忆来达到中考的要求。到达高中阶段后,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应有的动手能力基础,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最后,部分学生反映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听着教师的讲解感觉操作很容易,但是在自身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问题,出现相似的操作要求时,不懂得如何变通,不会对所学习的操作知识举一反三,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为薄弱,不会把教材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而通过劳动教育便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劳动教育便是通过发扬我国传统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敢于尝试的实践能力。劳动教育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们手脑结合,把教材的理论知识化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由此可见,劳动教育有机渗透在高中阶段通用技术教学的全过程中势在必行。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劳动教育方法探究
        (一)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制定劳动素养评价标准
        对于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堂而言,教师应该依据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制定相关的劳动素养评价标准,在授课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评价给予学生不同的评分,让学生在评分的竞争中相互激励与成长。例如在学习设计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绘画出自己设计的图纸。在图纸绘画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给予评分,最后再通过审核学生完成后的成品做出最后的评价。对课堂上操作认真的同学给予表扬,对那些没有完成作品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安慰。这种劳动教育的方法,通过对不同学生的表现程度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定位,明白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与他人相比的不足之处,教师通过鼓励和表扬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高效的学习到通用技术的相关知识,减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眼高手低的现象。
        (二)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上文中笔者也已经提及到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通用技术最大的问题便是:没有把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起来。而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有效的便是:劳动教育环节中的淬炼操作。让学生在通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操作,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师授课的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减少在课堂中的讲授时间,让学生简记操作步骤和操作重点,把更多的时间留个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倘若学生不能够很快完成任务要求,可以让学生反复进行操作,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学习通用技术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实际训练,潜移默化的把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化为学生自身掌握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通过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榜样激励也是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劳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为学生树立一个个学习的榜样,让学生通过向优秀学生学习,以此来保证自身在通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倘若有什么疑问或者不明白之处,教师不能够及时做出解答时,学生便可以通过询问榜样,来及时解决自己的难题。在与榜样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明确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明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差距。在遇到学生设计出优秀作品时,教师让作品的作者在课堂上讲述自己设计时的想法,通过这种同龄人之间的思想交流沟通,让学生感到原来觉得难以理解的问题突然变得通俗易懂,降低了学习过程中的难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劳动充满魅力,劳动教育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实现自我的重要路径。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教师及时在课上课下对学生讲解劳动的好处,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让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实际劳动来提高动手能力,把教材与实际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刘小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20.
        [2]雷虹,朱同丹.以学生为中心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的意蕴解读及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03).
        [3]张志勇,杨玉春.深刻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思想与新论断[J].中国教育学刊,2020(04).
        [4]柳夕浪.全面准确地把握劳动教育内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04).
作者简介:
姓名:朱军
出生年月:1970年11月
性别:男
籍贯: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
民族:汉族
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高中通用技术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