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两荣
福建省云霄县一中分校363300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教育过程中,生物学科虽然不是三大主科之一,但是从学科的本质来说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学科,它对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运用,通过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学生不仅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有更加深入地了解还有助于提升其实践探究能力,进而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培养。新的教学环境对教师授课与学生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对新教学环境下初中生物教与学创新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新教学环境;初中生物;教与学;创新策略
引言:新的教学环境在为教师授课代开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在新教学环境下,对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提升授课质量和效率。对此,教师应对新教学环境下初中生物教与学的创新策略进行深入挖掘,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学习氛围之中。
一、信息化教学,优化教学情境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也更加地普遍,在教学中应用新媒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使教师的授课内容更加的生动形象[1]。在新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应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将教材作为授课的唯一依据,这不仅对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形成局限,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对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采用信息化教学的模式,优化教学情境,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习,从而强化学习效果,助推高效课堂的构建。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认识生物》为例,在对本知识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草原的风景图,然后组织学生对图片进行欣赏,图片中有蔚蓝的天空、像棉花一样的白云、漫山遍野的鲜花、绿草如茵的草原、悠然自得的牛羊和别具特色的毡房,在其欣赏过后,教师可以抛出问题:“在图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呢?”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得出答案:“生物有:花、草、牛和羊;非生物有:白云、毡房。”然后对新课进行巧妙引入,在集中其听课注意力同时,优化教学情境,使学习氛围更轻松愉悦,从而提升其效果。
二、革新教育理念,培养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注重于成绩的提升与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以及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2]。在新教学背景下,教师应顺应新课改的发展,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相关要求,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将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培养核心素养的工作落到实处。对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要具有创新性,同时也要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变束缚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方式,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使其在学习中能自主获取与应用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与价值。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人体的呼吸》为例,在对本知识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要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要基于新教学环境,革新教育理念。
教师可以依据知识内容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体是怎样呼吸的吗?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呢?”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发现人体具有呼吸系统,呼吸依靠呼吸系统完成,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以绘画的形式将想象中的呼吸系统画出来,从而深化理解,培养创新意识。
三、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其知识得到丰富,视野得到拓展[3]。在新教学环境下,教师要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并依据所教授的知识内容组织学生做各种具有趣味性的实验,将知识内容以新奇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其带着目的去实验和探究,在实验中获取知识。同时教师也要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尊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使其采用小组合作或是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实验,在其实验失败后,要鼓励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改正,重新实验直至成功,从而使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活跃乐堂氛围的同时,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学习效果提升打基础。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细菌》为例,在对本知识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有关细菌的实验,教师可以先对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然后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要适时引导,初中生可以将带有细菌的切片放置在显微镜下,通过移动旋转器等方式,对切片上的细菌进行观察。也可以将自己手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手上的细菌有多少,当其在实验中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其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改正。使其通过实验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与价值,从而激发求知的欲望,为提升学习效果做铺垫。
四、先学后教,培养自学学习能力
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授课时着重于对教材中知识的讲解与成绩的推升,将提升成绩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使得课堂教学氛围低下,学习效果停滞不前,学生各方面能力也得不到有效培养。在新教学环境下,教师要对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式进行相应的创新,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授课时,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将不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标注,在老师讲课时有针对性的听讲,从而提升学习质量和效率,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社会行为》为例,在对本知识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其教材中有关社会行为的知识点进行掌握,同时也要引导初中生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标注,比如:动物为什么会存在社会行为?等,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依据知识内容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在老师将课时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和其他同学帮忙解答,从而使其知识视野得到拓展。基于新教学环境,此种授课模式不仅对教学方式进行了创新,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习效率的稳步提升做铺垫。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初中生物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丰富自然知识,同时也能够使其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状态有深刻地把握,初中生物学科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的教学环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应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科学合理地运用新教学环境的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望,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做铺垫。
参考文献
[1]单威.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23:108-109.
[2]张佳宁.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问题及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240.
[3]叶兴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