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伟
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特别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放在重要位置。党把教育优先发展当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来抓,是顺应当前的国情、民情实际需求做出的重大决策。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于高中阶段教育,报告指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关键词:师资 经费 办学
近年来,我国高中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高中教育工作经验。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普及程度也大幅度得以提高。师资力量不断加强,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为高中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打下了好的基础。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看到,高中教育也存在不少弊端和不足。
一、城乡学校差别依然较大。
当前,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长普遍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都舍得在孩子学习上花钱。但城乡对比,城市的家长对孩子的投入更多,城市高中学校教学软硬件相对农村高中更齐备,城市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信息来源更广泛,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远比农村学生多,城市学校的办学条件育人环境相对农村要优越,办学资金要充足,师资力量要雄厚,这是农村高中望尘莫及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并滞后着农村高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那么怎样有效的解决现存的问题呢?首先是对高中阶段学校进行正确的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建设。高中教育应是一种适龄人口都可以接受的教育,是大众的、基础的教育,它的性质和功能与精英性质的高中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以单纯的升学或就业为中心的高中教育不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高中教育应该更强调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突出基础教育的定位与公民培育的功能。素质教育不应该和高考成为矛盾对立的关系。对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要重视基础教育性质。基础教育是向每个人提供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目的是使每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创造性,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获得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社会公民和生产者,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素质教育依然有待提高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的模式里,政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属于发号指令与执行命令的关系,政府具有很大的权利,而作为真正教育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却被不同程度的束缚住了手脚,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改革的发展。从高中教育现状来看,一直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际上多数高中生反映:学习课程压力太大,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生活内容单调,活动形式单一,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弘扬。从教育的管理者老师和校长来看,面对繁重的课业教授与管理,老师和校长压力也很大,在要求高分的同时还必须注重素质教育,而且需要面临强制性的要求和改进。
实际中,近年来城市高中不可否认加强了教育改革,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学习方式方法变革创新中,有力渗透了人文、地理、科技、艺术等等学科教育,也通过多种渠道多样活动提高了城市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但也不可否认,农村高中学校因为师资人才的流失、软硬件设施的匮乏、素质教育认识重视偏弱等等因素,目前素质教育依然是农村高中教育的一块短板。
要最大程度的赋予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利。政府制定相关教育政策,要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奔着缩小平衡城乡差异制定相关政策。在师资人才引进招聘、教师待遇职称晋升、不发达农村学校资金支持等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要放开磕绊教育发展的枷锁,在教育领域中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教育盛世的局面,这样无论是我们的高中教育,还是幼教、小教、职教、高教都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家庭教育依然急需加强
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科学不规范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短板。做父母易,为家长难。孩子一出生,夫妻二人就自然成为了孩子的父母和老师,家长是岗位,担负着引领、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职责。纵观全社会的教育系统,我们拥有健全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但是作为重要的补充,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很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常识,不懂得教育的核心要义,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顺畅的沟通,无法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突出的表现就是: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疏于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习惯于拿孩子的学习成绩说事,孩子成绩好了,还希望更好,学习成绩差了,就习惯于批评指责,否定孩子的付出与努力,不懂得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更不知道如何去“爱”孩子,更多的是打着“爱”的名义满足自己的“私欲”。在强大的家长面前,孩子压力增大,自我认知缺失,自我评价降低,自卑情绪产生,自信受到打击。
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大教育中,当今的问题是家庭教育的缺乏及三者教育的脱节,现在社会上较普遍的存在着一个教育误区,许多家长认为子女进入学校一切问题就都解决啦,他们只关心孩子学习结果,却严重忽视了为人父母应尽的家庭教育职责,将孩子交给学校一推了之。2020年线上教育过程中,许多家长张口就是让孩子赶紧到学校去吧,在家里管不了,诸如此类行为习惯,严重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
那我们广大家长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呢?一是让家长清楚,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无私的教育,这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基础。作为家长,给予孩子的爱应当是无条件的,离开这个因素,家庭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让家长清楚,家庭教育的原则是因材施教,这是做好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有独特的个性特质,性格特点,能力基础。要按照性格去培养孩子,依据孩子的能力特点去发展孩子,优势发展,劣势补强,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离开了因材施教,就容易违背孩子自己的愿望,孩子在成长路上容易失去自己,从而陷入迷茫、痛苦的境地。。三是让家长清楚,家庭教育重点是把握好情绪控制和习惯养成,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这话是有道理的。如果家长的情绪波动大,一定会影响到孩子;如果家长有不良习惯和嗜好,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所以,要想使孩子具备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否则,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很可能会事与愿违。
人类文明史昭示:教育,乃国兴之大计、民福之远谋。是科教兴国的需要、民众的期望。要紧紧抓住教育公平这一基本点,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逐渐加大对贫困地区学校人才引进力度;科学增加贫困地区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扶持力度。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和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全面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资助体系,确保每个学生能上得起学、上好学;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大力推进阳光招生,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