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参加校外教育研学实践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焦霞
[导读]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认为在新教育的十大行动中提出“聆听窗外声音”,

        焦霞
        湖北省竹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湖北十堰442200
        摘要: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认为在新教育的十大行动中提出“聆听窗外声音”,指出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形成多元价值观。为此,学校安排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活动,共同体验、相互研讨,本文着重探讨开展研学旅行、进行校外综合活动的效用。
        关键词: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研究
        引 言
        校外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校加大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开展中小学生参加校外教育研学实践恰好符合这一要求。通过分析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实践的实施举措,进而分析中小学生参加这一活动的重要性,以期能够为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作出理论指导。
        1 中小学生参加校外教育研学实践的重要性分析
        1.1 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应该以朝气蓬勃的姿态学习和生活,对国家存有社会责任感。因此,在现有教育基础上,开展校外研学实践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树立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要求学生需要具备适应社会生活、掌握谋生技巧等相关能力,而校外实践教育就是基于培养学生这些相关实践能力来实现育人目的的。
        1.2 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
        党的十八大会上明确强调提倡素质教育,而中小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是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外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其自身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符合素质教育根本要求,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让中小学生在实践学习活动中锻炼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社会,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1.3 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保证
        加强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是培养新时代全面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开展校外实践教育活动能够检验中小学生校内掌握知识程度,是校内理论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能够引导中小学生学会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强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而事实证明,开展校外研学实践活动是学校响应时代号召,实现教育改革的正确教育措施。
        2 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研学实践重要举措
        在实施过程之中,需要调整课程的目标定位。在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目标中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旅行中的闲适情境,选择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并落实到课程目标中。比如科学类的活动,你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这需要你调整课程目标的定位。
        2.1 加强课程整合
        针对我国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比较薄弱的实际情况,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计划,但要走出校园的围墙,就要跳出目前学校内普遍存在的以学科为中心的界限,不是把一门课在路上去重新复制一下,而是开展基于项目的情境教学。

研学旅行的意义在于开发学校里学不到的一些经验、知识和素养,一方面,走出校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这种真实的情境里观察、体验、思考,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提升能力、锻炼品格。另外一方面,围绕这种跨学科的内容和项目开展跨学科的教学,确实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2 健全课程体系
        现在我们还没有关于研学旅行的质量标准,一个地区的研学旅行是好还是坏,现在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我们要慢慢制定关于研学旅行的质量标准,明确课程目标、主题和评价方式。从微观层面来讲,全面健康、稳妥地推进研学旅行的实施,要关注学校内学科之间的互动。研学旅行将构筑起中国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之间的桥梁,成为校内外教育衔接、合作、协同创新的一种新形式。所以既要克服学校学科本位的这种局限,同时也要跟学校密切配合,注重学校跨学科团队的建设,还要关注对校外资源的专业化引导,注意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协调,真正使顶层设计的上位概念落实到教育活动之中。特别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探索研学旅行的活动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就是说,教师队伍不仅有学校内的教师,还要有学校外的指导教师,所以校内和校外教师要联合起来,从认识理解课程的构建原则、实施框架、组织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沟通、协调。
        2.3 形成课程体系的特色品牌
        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它的落实需要从整体上去推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对接、融合,不光是学校和校外机构,还包括和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的对接融合,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综合课程体系。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情一景皆教育,研学路上有课程,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2.4 深度沟通纠正家庭功利观念
        对于低年龄段的儿童来说,家长的理念是儿童兴趣培养的关键。从访谈中不难看到,当前一些家长对校外教育目的和作用的认识还比较功利,对校外教育的期待也非常高。对家长教育观念的引导既是校外教育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校外教育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指出:依托儿童之家、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国家政策赋予校外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职能,要求其对家长教育观念进行引导。一些校外教育机构已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值得借鉴。如北京市少年宫形成了一套校外教育家长的工作措施,包括家宫联系手册,家长宣传栏,电话、微信、网站沟通渠道,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宣武少年宫则通过开展情景剧,创设一定情境,将孩子、家长、教师和少年宫等各个主体纳入其中,加强彼此沟通和理解,多角度激发孩子自主成长。
        3 结语
        总之,通过校外研学旅行,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探讨学习,学会勇于承担责任,感受集体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观念和整体意识,累积优秀的品质,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力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在扩张与融合中寻找校外教育发展之路[J].康丽颖,任纪远.中国教育学刊.2018(02)
        [2]构建校外实践基地特色课程的探索[J].胡平.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6)
        [3]有效利用家校结合,切实做好校外教育工作[J].于建锋.当代家庭教育.201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