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探讨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赵丽平
[导读] 在高中生物教学之中,基于多种有效途径教学研究的高中生物教学在实际生物教学的占比较大

        赵丽平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中学    054800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之中,基于多种有效途径教学研究的高中生物教学在实际生物教学的占比较大,而高中学生本身的生物基础能力不足,从而会影响学生们的多元理解能力。本文就对高中生物如何通过运用多方面有效途径教学,创新高中生物中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生物理解水平做出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有效途径教学;实践探讨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要积极探索出创建新时代新课程的良好方法,改变传统一言堂的填鸭式教育方式,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来建立氛围良好的优秀生物课堂。在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理论基础,还应鼓励同学们将所学知识大胆应用到实际当中去,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不仅要积极促进学生个人学习成绩的提高,还要培养其个人的综合能力。生物教师在此教学中,应该对学生"多层次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能力中的实践不断地进行改善,并进一步提高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素质。
1 利用丰富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目前,升学率仍然是受到学校重视的一个指标,教师也一直将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对生物基础知识的讲解十分重视,灌输性传输课本知识,忽视了枯燥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积极性的打击。高中生物教师想要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利用生动趣味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讲解“细胞器——系统间的分工合作”这一章节时,可让学生举例说明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很难深刻理解这些细胞器之间的关联与不同。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播放动态视频讲解相关知识,提高这节课内容的生动趣味性,在同学一边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融入本节课的生物基础知识概念,使枯燥乏味的文字变为可以直观感受的视频材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与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 有效创设教学实验情境,增强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分析能力
        在充实生物教学资源与内容后,教师还应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尝试更加有效教学模式提升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当前,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从众多教学模式中脱颖而出,教师可以根据生物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实验情境,让学生针对具体生物知识开展实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更快速有效的掌握生物知识的基本规律。

因此,教师可以综合采用教学模式,将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充分激发,不断提升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例,作为发现遗传因子的重要实验,这是高中生物基础知识的重点。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在实验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以情景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遗传现象以及分离定律的理解与掌握。在课上,教师可以为同学设置一个疑问场景:在140多年前,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为什么能揭示这一科学奥秘?随后组织学生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了解。其次,帮助学生分析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分析性状、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
3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锻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的师生交流与互动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以及想法,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对教学进度进行修改。与此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有利于促进自身培养良好的学习思维模式,吸取其他同学优秀的学习经验,提高自身短板。因此,课堂交流与互动环节可以有效增加师生间与生生间的进步,还能活跃生物课堂的教学气氛。

例如,在讲解“染色体变异”这一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以小组模式展开针对染色体结构与数目变异的讨论与交流,锻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随后,教师可以对小组讨论结果开展总结与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染色体变异这一小节的知识点,查漏补缺。
4 培养学生课本阅读能力,强化生物知识的内在联系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与学生课本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老师应最大可能地强化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最大程度地增多学生合作的学习过程。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所做的生物“课题”,制定具体阅读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揭示生物概念之间的联系,强化课堂学习内容中前后知识间内在的联系。
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提升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章节时,让学生分析“种群的特征”中几个特征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开展“群落的演替”相关辩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结构”有关内容,辨析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空间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这些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总体把握,强化生物知识的内在联系。
5 结语
高中生物中“多种有效途径”教学实践中,学生基础生物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是重中之重,生物教师对学生生物基础使用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生物的多层次学习”应用与知识实际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王江南.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J]. 读与写(教师), 2020, 000(001):P.1-1.
[2]蒋卫娟.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5,02:116+118.
[3]刘慧婷.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生物技术世界,2015,06:186.
[4]王斐悦.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