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宝 马艺丹 肖丽卿
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21000
摘 要:研究发现,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比例大约20%,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危害不单是对童年期学习、生活的影响,如果不加以干预可能会导致成人期社会适应不良、情绪问题、违法犯罪和精神障碍等。因此探究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方法尤为重要。沙盘游戏治疗以游戏为载体,充满着趣味性,儿童很快就能卸下心理防御,使儿童的无意识心像自发的展现出来,呈现于意识世界中,实现意识与无意识的连接与沟通,使儿童内心需求和外在世界的冲突趋向平衡,得到重视,获得整合。该文将使用沙盘游戏,应用于一例一般心理问题儿童的心理咨询中,通过对儿童的观察、儿童自述、父母描述、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测评,表明干预效果明显,验证了沙盘游戏治疗使用的显著效果,丰富了儿童心理问题干预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沙盘游戏疗法;儿童心理问题;一般问题儿童
1 引 言
研究发现,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比例大约20%,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危害不单是对童年期学习、生活的影响,如果不加以干预可能会导致成人期社会适应不良、情绪问题、违法犯罪和精神障碍等。因此探究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方法尤为重要。
游戏对儿童而言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是儿童的天性。由于心智发育的不成熟,儿童时期的不良情绪往往不能通过语言表达来宣泄,而沙盘游戏治疗以游戏为载体,充满着趣味性,儿童很快就能卸下心理防御,开始感受这个自由而受保护的空间并随性创作着。整个过程不需要过多的语言交流,儿童的无意识心像自发的展现出来,形成沙箱中的三维立体画面。因此,沙盘游戏疗法在儿童一般心理问题的干预中有着长足的发展与效果。
学者谷平等(2015)认为沙盘游戏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由于其特殊的表现和体验过程,在应用于儿童行为问题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在儿童行为问题的评估及治疗中沙盘游戏都展现出其他治疗方式无法替代的效果。本文回顾前人在沙盘游戏疗法应用于儿童心理咨询和评估中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以一例一般心理问题儿童为例,展开咨询及干预的应用分析。
2 个案资料和心理诊断
2.1 个案资料
2.1.1 个案一般资料
来访者小明(化名),男,9岁,小学三年级。家庭成员是爸、妈、一岁多的妹妹。最近经常在学校被罚,不写作业,老师讲课接话,和同学打架,软硬兼施管教无效。
2.1.2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测评结果分析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Behavior?Checklist,简称CBCL)内容较全面,在众多的儿童行为量表中属于用得较多的一种。此量表主要用于筛查儿童的行为问题和社交能力。小明母亲在儿童开始第一次沙盘游戏治疗前填写此量表,社交部分各因子分正常,行为问题部分粗分为58分,远远超出6-11岁儿童正常值上限40-42分。
2.2 心理诊断
综合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结果分析以及家长的叙述等可知,小明由于父母陪伴较少,父亲批评性的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小明内心孤独、缺乏安全感、自卑、不愿意上学、注意力障碍、轻微的侵犯行为,并且通过进一步和小明父母的交流了解到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小明有良好的自知力,人格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心理状态正常,因此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小明内心冲突与现实处境相符,属于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小明的不良情绪仅限于与外界交往这一方面,没有泛化,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小明的主导情绪是缺乏安全感,注意力障碍等的反应均在正常范围内,持续时间约为2个月,社会功能没有严重被影响;综上所述来分析,将小明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 心理咨询过程
3.1 商定咨询目标
3.1.1 具体目标的商定
根据小明的具体情况及心理诊断结果,通过与小明父母的商讨,共同制定目标如下:
针对小明内心的孤独等问题,父母增加陪伴,从而改变侵犯行为等其他心理行为问题;针对父母教育方式不良,对孩子存在打骂、不信任、轻视等问题,要改变庭教育方式,完善家庭结构,缓解小明的心理创伤。
3.1.2 长期目标的商定
在与小明父母商定具体目标之后,又一起讨论了长期目标的制定:在达到上述具体目标之后,最终达到促进儿童心理健康、个性心理发展完善的目标。
3.2 商定咨询方案
在来访者小明求助的过程中,态度较为积极。因此在沙盘师与小明及其父母共同商议下,主要选用沙盘游戏技术来对小明进行心理咨询。
经心理诊断将小明评估为一般心理问题,故商定咨询次数为4次左右。咨询时间是2019年11月-12月,历时一个月,一周一次,每次约1小时左右。
3.3 咨询过程
3.3.1 第一次沙盘游戏咨询过程
图1 小明的第一次沙盘
(1)制作过程简述
这是小明的第一个沙盘作品。第一次沙盘治疗又称为初始沙盘,初始沙盘非常重要,沙盘师要会更加细腻的对待。
沙盘师询问:“小明喜欢玩沙子么?”
小明点头。
沙盘师:“那你愿意做一个你自己的沙盘么?”
小明很感兴趣:“好。”
沙盘师:“来,这个是一个沙箱。我们一起把双手放到沙子里,仔细地感受一下。你可以玩沙子把它堆成你想要的样子,或者选一些沙具摆放到沙子里,按照你的心意随意摆放。在你制作的过程中,如果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就告诉我,我在一边安静的陪着你,现在你开始做吧。”
小明点头,随即开始制作沙盘。
在制作沙盘的过程中,小明很专注,偶尔自言自语道:“我情愿在学校也不愿意在家里,爸爸很晚回来,妈妈带着妹妹在小饭桌也很晚回来”。
(2) 沙盘作品简析
小明第一次作品,他命名为无题。观察图一,沙盘很多、摆放无序,而且多数沙具都是成对的,由此可以看出小明当下正处于一个孤独、混乱、没有安全感的状态。这个沙盘作品主要是表达他内心的渴求。
首先我们可以在图一中看到中间小明挖了一条河,把过去和未来分裂开,但是又在河上架起了桥,表明他试图寻找方法把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一个衔接,是一个积极自救的信号。而在中间的桥上站着一个人面向左边,也反映小明怀念过去。左上角栅栏里是小时候小明去姥姥家时的场景,小明表示喜欢姥姥家,再次反映对过去的怀念。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沙具都是以双数呈现的,比如鱼、船、桥、房子、寺庙、兔子。小明解释说因为一个人太孤独了,没有朋友,所以就要给他找一个朋友。表明小明心里害怕孤独,渴望陪伴。
再次,在沙盘的右边,他围起了一层围墙,一方面反映他拒绝成长,害怕面向未来;另一方面也说明和父亲关系不好,在父子关系中,小明在心里架起了墙。沙盘制作完成后,沙盘师问小明与父母的关系是否融洽,小明回答爸爸脾气大,会打人。也再次说明,其父子关系并不亲密。
最后,左下角的老虎、狮子被围在笼子里,但是留了一个口,而且在交谈中,小明说他希望像老虎、狮子那样厉害。表示小明有从内在世界向外在世界的渴求,本我中存在发展的源泉。
对此,沙盘师对父母提出希望,可以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尤其是孩子的父亲要给孩子鼓励、赞美、信心、安全感,切勿打骂孩子、轻视孩子。
3.3.4 第四次沙盘游戏咨询过程
(1) 第四次制作过程简述
图2 小明的第四次沙盘
在小明的第四次沙盘作品中,小明熟络很多,并要求母亲和他一起制作。因此小明的第四次沙盘作品是和母亲一起合作完成的;左边是小明制作,右边是其母亲完成。
对于第四次沙盘制作,小明相比前几次有了放松与熟悉的感觉,而且这一次对于沙盘师的询问也积极回答,从沙盘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比第一次时候植物沙具多,色彩鲜艳,而且栅栏、围墙之类封闭性沙具都没有。小明将这次沙盘命名为:“我和妈妈的作品”。
(2)第四次沙盘作品简析
首先我们先来看小明的这部分作品,相比第一次,沙盘的整体呈现积极状态,左边是一些植物花草,颜色鲜艳,生机勃勃;表明小明内心,发展的源泉已经唤醒,正在往积极的方面成长。沙盘中没有出现栅栏,围墙,枪等防御及攻击性的沙具,表明小明的内心已经慢慢打开,和父亲的隔阂基本消失。摆放的狮子、老虎等都面向右方,说明小明面对未来态度积极。综合整个沙盘来看,小明已经开始悦纳自己,安全感增加,心理能量增强。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小明母亲的做的这部分沙盘。右上部分,小明母亲摆放了一对老人,她说父母年纪大了,她担心照顾不好父母;老人前面是小孩,是小明和他妹妹,母亲想努力挣钱,给孩子好生活。这几个人偶沙具及小明母亲的解释,表明母亲压力较大,有些焦虑。右中部分的篮球和滑板是小明的爱好,曾经因为滑板危险而拒绝给小明买,导致小明有一段时间闷闷不乐,但是最后在小明保证不会去马路上滑的情况下给小明买了滑板,表明母亲对孩子不是一味溺爱,而是带有商量式的教育,在与孩子商量的时候给予了孩子尊重。中间偏下位置,母亲摆放了一个梦幻的公主,以及沙盘右侧的花花草草,都说明虽然现实生活有压力,但是母亲内心还有少女时期的童真,对生活充满希望。
3.4 效果评估
四次沙盘游戏结束后,我们通过小明、其父母、沙盘师的反馈以及通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测评的结果分析,以此来评估本案例的治疗效果。
3.4.1 来自来访者的叙述
“我现在可喜欢上学,我和我同桌说好了我们不吵架了,我们要做朋友了”;“在家里爸爸也不训我了,星期六的时候,他还和我一起去滑滑板了”;“晚上放学之后,妈妈有的时候她也让我去她的小饭桌,我还帮着我妈妈给同学们分饭,那些吵的小朋友我就管他们让他们好好写作业”。通过小明的自述,我们可以感受到其话语间的欣喜以及对现在学习和生活的热情,而且和同学、父母之间的相处也有了好转。从之前的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到现在可以积极的面对生活,态度方面发生了较大的改善,认知也得到了纠正,咨询效果比较明显。
3.4.2 来自小明父母的叙述
“我们把小明的情况和老师沟通了一下,老师也比较配和,还让小明帮同学们印试卷,他同学们问他印的是什么他记得老师说过要保密,让他负责开灯关灯,现在早上不用叫,他自己就能起床,上学的积极性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上课也很认真,作业也按时完成了”;“现在孩子写作业慢,我也不会训他,慢慢的他的作业从十点多写完,慢慢到九点多、八点多,有的时候作业少的时候,在他妈妈的小饭桌就能写完,他做的好我和他妈妈都会表扬他。周末,我有时间也和他一起去旁边的公园玩一玩,我觉得孩子没有之前那么怕我了”。通过其父母的叙述,我们也切实的感受到小明在学校、家里有了很大的改变。父子之间的关系也缓和很多,没有之前的敌对状态,父子周末还一起出行。表扬鼓励孩子,可以增加儿童的自信心,对儿童良好行为起到强化效果。
3.4.3 来自沙盘师的叙述
通过两次的沙盘游戏咨询,与小明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见证了他的成长与改变。从一开始的对外界漠不关心到现在有责任心;从一开始的没有安全感、迷茫混乱、自卑到现在积极自信、充满希望、悦纳自己;从一开始父子关系紧张到现在家庭关系缓和,种种此类都表明来访者向有利于成长的方向发展。
3.4.4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的结果评估
第二次父母辅导完成之后,小明的母亲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行为问题部分粗分为29分,处于正常的区间内,且远远低于第一次的58分。以此评估得治疗效果显著。
3.4.4 整体效果评估
来访者、其父母、沙盘师及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的结果分析都反馈出沙盘游戏和父母辅导对小明的心理问题及行为干预有了较好的效果。综上,小明目前的状态基本达到了咨询目标,经沙盘师与小明及父母的商定,咨询在此结束。
4 讨论
儿童的一般心理问题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包括儿童在行为和情绪两方面出现的异常,表现为各种违纪行为和神经症行为。内隐问题有自卑、焦虑、暴躁、退缩等情绪问题。外显问题有攻击、对立违抗、过度活动等。近年来,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无疑是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过快的生活节奏、强烈的竞争意识都给家庭带来巨大压力与焦虑,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恰好是家庭问题的缩影,因此这也是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探索有效的干预方式刻不容缓。
小学阶段的孩子掌握的表达情绪的词汇量不多,无法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内心冲突表达清楚,因此沙盘游戏治疗可以将儿童的无意识世界展示出来。
本文基于沙盘游戏疗法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一名九岁一般心理问题的儿童展开心理咨询,我们得出沙盘游戏疗法对一般心理问题儿童干预效果明显。能够使儿童悦纳自己,完成自性化。
沙盘游戏治疗这一心理咨询方法对我们今后有效干预一般心理问题的儿童提供了突破口。未来,我们需要培养很多的专业人员,为来访者及其家庭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蔡成后(2016).沙盘游戏疗法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1-21.
狄海洋(2016).谈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正[J].中国校外教育,30,32.
傅弘(2015).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100.
高岚,申荷永(2012).沙盘游戏疗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0-200.
谷平,章小雷,黄钢,马红霞,陈毅怡(2015).沙盘游戏疗法在行为问题儿童中的应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3(12):1281-1283.
李北容,申荷永(2017).意象在沙盘游戏疗法中的作用与意义[J].广州第二学院学报,(6):53-54.
魏广东(2015).沙盘游戏疗法:游戏中的心灵疗愈[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40-53.
王慧,李春苗(2016).沙盘游戏疗法研究综述[J],校园心理,(1),39-41.
王利平(2018).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游戏治疗[J].校园心理,16(1),81-83.
杨世昌,孙丽君(2012).儿童行为问题干预的研究新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7(7),542-544,547.
周彩虹,申荷永(2018).沙盘游戏治疗:纵深化与本上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