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新沂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 221400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和妈妈都希望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学习优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时候活泼可爱,长大了反而不爱说话了。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男孩子变得脾气暴躁了,有自己的小秘密了;女孩子变得多愁善感了,喜欢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了,不喜欢和父母沟通了,心里的小秘密喜欢隐藏起来了。在学校里和老师和同学间发生了冲突和矛盾,也不愿意解决了。这样一来,时间长了,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心理问题的,那么面对这样的一群孩子,我们作为家长,我们作为老师,又将怎样面对、怎样解决呢?
作为指导中心的心理老师,我每天都能接触到很多案例,接听到很多咨询者的来电,他们主要咨询的问题,都是一些简单的问题,并没有涉及到深入的、严重的心理问题。针对不同的时期,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帮助这些孩子们渡过这些略显迷茫的阶段呢?下面,我就简单的来谈一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那些事。
青少年是青年和少年的统称,是指在青春期年龄段的人,青春期是儿童转变为成人角色的过渡期,是一段改变转换的时期,正是这样的一段过渡时期,青少年的心理、亲子沟通、同学相处等却在不经意间受到了影响。现在好多在校的初中生、高中生抽烟、喝酒、聚众打架、斗殴、不服老师、父母的管教,老师和家长们都很伤心、失望、焦虑,不知怎么办才好?他们到底是出于一种怎样的心理,才会如此的让老师和家长们焦虑的呢?青少年之所以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青少年自身因素等等。而初中生的年龄阶段刚好是处于叛逆期的阶段,性格比较浮躁、涉世未深,急着追求独立,出现心理上、行为上的偏差,对于家长的说教往往不予理睬;还有就是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事物不断涌现,像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平台等,造成青少年心理上的迷茫、行为上的效仿。当孩子出现这类问题,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呢?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说青少年不良心理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家长,要时刻关注你的孩子,发现问题及时沟通、交流,做出应有的判断,帮助孩子提高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1、根据孩子的们的年龄特点的个体差异进行教育,帮助孩子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
2、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的给孩子机会进行反思,让他们有机会、有时间调控自己的心理,做到有张有迟,有紧有松。
3、做好长期有效教育的心理准备,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感化教育,这个时期的孩子吃软不吃硬。
4、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睦、信任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们足够的关心与陪伴,给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除了受环境和教育的因素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因年龄阶段不同而有所区别。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方面,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问题。
小学阶段的主要问题
因为学校里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比较多,考试任务蛮重的,小孩子考试考不好,作业又完成不了,就会引发他们不喜欢上学,经常找借口迟到、请假,课堂上不认真听课,对学习失去兴趣,讨厌上学、讨厌老师等等现象出现,进而有的出现逃学现象。小学阶段这些问题还是比较多的。
初中阶段的主要问题
这个阶段的孩子年龄段在12岁至14岁之间,基本上属于青春叛逆期了,这个时期的孩子出现的问题会更多一些,比如说:上课不服老师管教、经常欺负弱小学生、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说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考试不理想的时候,老师给予指导,与老师对抗,与老师反着干的比比皆是。
初中阶段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网瘾大,孩子带手机进校园,有的上课时候就拿出来玩,特别是打一些网络游戏,特别严重,家长和老师说教也不管用,叛逆心理特别严重,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成绩,有严重的。因为老师课堂上没收他们的手机,他们选择跳楼的大有人在,可谓是心惊胆颤。
高中阶段的主要问题
这个阶段孩子的年龄大概在15至18岁之间了,因为高中阶段是学习压力最重的阶段,孩子们经常打电话到指导中心来寻求帮助,说他们太累了,想放弃了,因为学习压力大,他们焦虑、抑郁、和老师、同学、家长之间出现沟通障碍,甚至是不沟通。有的严重到甚至是想轻生,感觉活着没有多大意思,失去了生存的勇气和动力。
除了观察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起居等,在每个年龄阶段,作为老师和家长都要留心观察孩子心理健康的习惯。健康的心理是孩子成长和成才的基石。
我们国家的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孩子的很多心理问题其实都源自于12岁之前的家庭教育,孩子的心理问题从0--6岁是形成期,6--12岁是潜伏期,13--18岁是表现期。
建议家长在孩子一岁之前自己要尽量的多带孩子。6岁之前呢,要学会对孩子说“不”;12岁之前呢,要重视孩子的心理抚养;18岁之内是人的成长期。成长期呢,可分为两大时期,一个是依恋期,在12岁之前;二是青春期,在12岁到18岁之间;12岁称依恋期,是教育孩子的最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比较弱小,他们对父母及扶养人都有着相当的依赖和依恋。孩子在依恋期里,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里控制力不在于父母挣了都少钱,事业有多成功,而在于在他(她)生命的初期阶段,父母付出了多少辛苦,相伴了多少时间,所以,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不要错过孩子们的最佳教育时间。
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历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青少年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