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进生转化的个案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宋洁
[导读] 在义务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学校教育一个极为重要的

        宋洁
        甘谷县武家河镇姚家湾小学  甘肃省天水市  741211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在义务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已成为学校教育一个极为重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些教育工作者也对“后进生”束手无策,后进生成为当今学校的焦点,要做到全面发展,“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依然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目前所有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研究目的
1.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根本精神,而抓“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正是落实贯彻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最根本的任务。
2.做实验,有效的转变全体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知识观,提高教师转差的基本技能。
3.社会、学校、家庭全面较差的角度,强化、优化转差过程,探索转差的有效途径和有效对策。
4.加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让自己感到他在班级中的地位,也让自己感到自己并不笨。
                (三)研究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特点在于全体性,它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确实产生了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转化工作,既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个案描述
        
(一)学生个案的个人资料。
武兵,男,武家河学校六年级学生。学习能力较差,他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正确,对学习不感兴趣。具体表现为:做作业比较拖沓,注意力不够集中。
(二)个案的家庭和社会背景。
他是一个留守儿童,他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有文盲的爷爷和奶奶,没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辅导工作也无法胜任。一年级时,武兵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到五年级,作业从做少到不做,对学习也产生了放弃的念想。看来在差生的教育与转化过程中,如果无视他的心理境况,仅仅用简单、表面的教育方法企求达到转化的目的,只能是白费工夫 。
        
三、个案分析
        
笔者通过对心理学方面的学习和查找资料,终于明白武兵之所以越来越差,首先是从心理的变化开始的,当心理的变化后思想品德和学业成绩水准也下降。由于思想品德和学业成绩水准的下降,改变了他在社会、家庭、学校、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地位,这种不良的处境,又强化和加速了他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心理的内在变化与思想品德和学业成绩水准的下降的外在变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而笔者在教育与转化中,只注重他在思想品德和学业成绩方面与正常学生的差异,却忽视了他在心理品质、素质方面与正常学生的差异。只有心理座谈教育,才能找到转化与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心理学上说:退缩性行为即由于学生在学习上或思想品德上长期表现不佳而产生焦虑、畏惧等情绪,为了消除这些情绪造成的压抑、紧张心理而采取的逃避、退缩、消极、自暴自弃的行为。这种退缩性行为在学习差的学生中较为常见。由于成绩长时间提不上去,在班上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甚至受到歧视,在班级中充当倒数的角色,无人注意和重视,自尊心难以满足,从而自卑、压抑,产生退缩性行为。武兵属于这种状况,由于学习成绩低下,而焦虑不安,缺乏信心,甘愿落后,不敢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设法躲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避免与其他同学接触,怕与老师谈话。
一次笔者放学回家,发现武兵在路旁一个人玩耍,他一发现老师头也不抬就把自己躲起来,笔者不知是怎么回事。第二天上课时,笔者询问原由,他回答“我见了老师害怕。”笔者突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了,他会不会由恐慌综合症引起变为一种退缩性行为呢?看来要转化他目前的状况,应从心理入手,辅之以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如此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笔者就收集到大量有关小学生心理学的资料,也让他多和老师及其同学接触。
四、指导策略及追踪
        
笔者的转化过程
(        一)情感鼓励,最能给学生建立自信心。
在转化工作中,笔者坚持正面引导,努力发现并肯定他,哪怕是最细小的进步都要表扬。笔者尽可能表达好的沟通,使他有成就感,引起他积极的心理反映,从而使他建立起自己感到自己能行的信心。


                (二)创造良好条件,改变情境。
由于定势的作用,学生一旦在特定的环境下,就会自然进入差生角色,相应的自卑、压抑心理就会产生。因此,笔者注意多创造条件,改变形成不良心理的情境,转移他的情绪。让他多参加有趣的活动,减轻他的抑郁情绪,使他的心情变得愉快起来。为他提供更多参与机会,改变不受重视、不被注意的情况。
                (三)师生之间沟通思想,疏散内心的积郁
差生的心灵就像一只闷葫芦,每次失败带来的苦闷压抑在心。要疏散内心的积郁,还要与他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进一步沟通思想、疏散积郁。
                (四)发掘闪光点找位置
每一个学生在班上都有自己的作用。“后进生”自卑之处在于,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武兵也是,他不知道自己的长处,不知道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位置。笔者建议召开闪闪的星星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大家争相发言,指出他的优点,武兵听完大家的发言非常激动。班会的最后,笔者趁热打铁,鼓励他在发扬原来优点的基础上,再创造新的优点,就以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做他的座右铭“缺点可以改正,优点可以相师”并对他交往方面提出新希望。这样,通过帮助他挖掘自身的优点,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他积极性高涨,为赢得集体的承认,他在交往方面更加主动,更加自信。
通过笔者的启发诱导,武兵的不懈努力,家长的默契配合,他在各方面取得了进步,不良的行为得到了转化。在差生的教育和转化过程中,我们也要针对他们的心病,多开几贴心药,以求收到药到病除的奇效。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武兵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长反映他能主动和家长谈学习上和生活上的事了,有一定的自觉性,能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平时还能帮父母做一些家务,对父母不再报喜不报忧。在校内,上课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问题,并能主动发言。课下,能和老师进行交流,有时还会主动向老师问一些不懂的问题。以前,他孤独,不说话,现在能主动与周围同学交谈,有说有笑,因此有了一群知心朋友,从此和他们一起研究问题,一起快乐的玩耍,同时他也能主动去帮助其他同学。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在班级和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都能够积极参与,特别是在校举行的长跑比赛中他发挥了巨大作用,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期末考试考了第18名,一举从后进生跃入中等生行列。
        
五、结论                 
        
        学习困难学生并不等同于“无用之人”,他们形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很多,这需要我们更深层次地去探寻和寻找。但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他们都需要老师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耐心和信心。
                 “后进生”的转化,归根到底是实施对人的转化,因此要从根本上实施对后进生的转化,研究学生,研究心理学,除了进行必要的带强制性的规程矫治,更应让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从思想上完善。
“后进生”的转化,并非是一抓就成的轻松事,而是教师的一项必须持久耐心细致认真的苦差。“后进生”的转化,主要是从心理上转化,才能带动思想品德的转化,有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其它方面才会发生质的变化。相反,如果不是从心理的培养这方面下重手,脚踏实地实行有效的教育,那么,一切将会变得反反复复和欠缺成效,甚至是白费功夫。所以对后进生一定要脚踏实地、一路兼程。从出发地送到他应该去的站口。
        
参考书目

①《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8                  韩永昌主编
②《教育学》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12                邵宏杰                裴文敏主编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