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忠波
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京山中学 湖北 荆门 431899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于高中阶段的教育也做出了新的要求。高中阶段作为学生成长、跨入新阶段性教育的重要转折点,既要做好全面性素质教育,同时也需要做好生涯规划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展望未来,为自己定制更加科学、有效的发展之路,推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不过现阶段我国的生涯规划教育处于初期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定制符合学生发展特色的教育课程与体制,师资队伍的建设等都需要解决,后期的评价考核体系也需要完善,这样才能有效推进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涯规划;生涯规划教育
引言:随着高考教育改革的深入,一方面关注全面素质教育,一方面又加快对学生自学习能力以及人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这样有利于推动学生更好的发展,适应社会体制的变革。如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全国不少地区开始关注能“选择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人生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这样将保障教育体制的科学、系统化,并作为高校规划生涯提供重要信息参考。
一、生涯规划教育发展概要
在20世纪的美国教育学家弗兰克·帕森斯在《选择一个职业》中提到了“人职匹配”的职业选择理论,而这也是当前生涯规划教育的初期阶段,而在1959年,霍兰德发表了职业指导的人格类型理论,并在其中表明,性格类型、兴趣与职业有着密切关系。而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后,美国教育界进一步完善相关理论,并出台了《生计教育法案》,而这也是有史以来比较系统性的生涯规划案例。从这以后,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也将生涯规划纳入教育范畴,并从生涯教育规划中确定教育目标、内容以及实施方案,并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推动了西方教育的高速发展。
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对于生涯规划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一直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在某一些高校教育中应用。同时我国对于生涯规划教育的点也集中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关系问题上。良好的职业生涯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与求职观,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推动自身能力的提升。而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教育学生提出将生涯教育纳入高考教育范畴,增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途径,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国家也提出相关教育意见指导书,有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提到了增加职业教育的意见说明书,这将更加有效推动学生发展与进步。
二、影响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因素研究
教育改革的推进,不少学校正如火如荼的推进生涯规划教育,但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发挥生涯规划的效果,同时还对学生的正常学习带来影响,究其原因如下分析。
2.1生涯规划教育与传统教育理念的矛盾
目前高考体制的改革就提出,要提早了解学生性格特征以及兴趣特点,提早为学生做好科学有效的职业规划,这将有利于推动学生科学化发展。所以,在实际教育中,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将被纳为学生职业规划重要方向。不过目前受到传统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影响,基础知识的学习一直是学校、社会、家长关心的重点,学校并没有针对生涯规划教育做出科学化的应对措施,学生也更更关注应试教育的结果,对高考志愿填报相关就业指导并未系统性关注。同时,家长观念不合理,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家长将职业规划的任务交给教师,缺乏良好认识,也无法给学生提供有利参考意见。
2.2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开设的随意性
教育改革的深入,虽然提出了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方向,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不少学校并未按照规划指导意见执行。
如相相关课程大纲以及教材需要逐步完善,并在高一阶段开设相关指导性课程,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对课程教育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育手段等问题都研究尚浅,教师的准备也太过随意,没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甚至不少学校机械式的设置高校生涯规划课程,这不仅不符合科学性,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科学化发展。同时在实际授课中,还有不少学校沿用着传统的教育手段与思想,重视知识的学习与落实,却忽略了对学生自我的反思与探索,导致运用效果并不佳。
2.3在实施教育中难以避免孤立性问题
生涯规划教育并不是孤立开展的,其融入各学科课程是必然的要求。《指导意见》中指出,学科渗透和实践活动是深入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是,高中一些科目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忽视了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相互渗透性,更多强调学科逻辑性,强调教学围绕考试和分数进行,忽略了学科的特点、学科与大学专业的关联性、学科与职业特点的融合性。由于对生涯规划教育定位不够清晰,对生涯规划教育与学校整体课程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刻,不少学校远远还没有达到将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学校其他课程的理想状态,生涯规划教育更像是一项孤立开展的教育活动。
三、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有效开展的途径
3.1在教育规划中纳入职业参考因素
职业规划教育应该纳入职业相关教育内容,这样有利于课程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并为学生升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善于挖掘学生兴趣与特长,并努力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特点,结合自己兴趣等能力来对自身的未来规划提出相关要求,并定制符合自己意向的发展之路。在在教学中,高中教师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各门学科、大学专业,同时也要在职业发展教育中引导学生根据兴趣来发展自我,并匹配符合学生发展的职业道路与教育体验,并在教育中提供相关职业信息供学生了解与参考,帮助学生更好的判断与选择,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
3.2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相互衔接
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计必须以学生需求和发展为导向,准确把握高中各阶段不同的教育定位,并根据不同定位有效开发和实施课程体系。就目前高中办学资源和能力而言,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远远不能满足这个要求,需要借助高校和社会的力量。为了更好地实现生涯规划教育核心目标,高中在课程实施中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或参与社会实践等职业体验活动,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感悟,使学生逐渐清晰自己的职业兴趣。高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到高校科研基地和专业实训基地参观,增强学生对大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逐渐清晰自己适合学什么,适合做什么。在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高中与高校、企业积极衔接和融合,能有效帮助学生构建人生蓝图、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促进学生目标的实现。
3.3科学定制生涯规划,推动教育发展
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势必需要培养一批具备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教师团队,这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缓步更进,学校在建设中可以引入高质量的外教团队,并引入具备丰富经验的职业规划团队来对在校教师进行辅导培训,提高学校教师的综合专业化能力。同时在积极提高教师的专业性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强化对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完善,制定科学化教育目标与策略,并在教材、教学途径等层面进行创新,使得其符合学生的发展,推动学生进步。
结束语:随着新高考改革逐步推广和深入,生涯规划教育已经成为高中教育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专业为导向的高考改革模式对生涯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明确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实现生涯规划教育与高中课程的融合,与大学教育衔接,与高考改革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玲玲.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性研究[J].教育观察,2020,9(27):35-37+66.
[2]卫峰.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