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李慧军
[导读]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李慧军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公庄鹊楼小学
        摘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有意识的引入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能掌握阅读技巧和写作能力,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内容。本文重点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希望能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写作能力;教学方法
        引言
        读写结合教学是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融合,能展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技巧,从而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水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审视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性,并从多角度探索有效促进读写结合的措施,为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读后感结合教学,提升小学生语文课堂阅读质量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文章或音频后,根据自身理解与情感所做的总结,是读者阅读成果的升华。写读后感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加深自身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升华自身阅读质量,进而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带着感情去写文章的读后感,读写结合教学提升课堂阅读教学质量。
        如我在进行《画杨桃》过程中意识到故事升华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要性。在进行故事讲解过程中我利用了自身体会让学生带入情感进行阅读学习。特别在老师向学生阐述不同方向观察画出的杨桃不同的片段,我通过自身经历阐述真理得到认同过程中喜悦和事实没有得到赞同心理的失落对比,试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在文章讲解完后,我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融入自己的情感进行文章读后感写作。在学生写作前我再次为学生强调文章内涵深刻之处以酝酿学生的写作情感,以提升学生读后感写作质量。在课后读物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也多次要求学生带有情感去进行读后感写作。
        如在《稻草人》、《我要做个好孩子》等心灵启迪的课外书籍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就让学生根据自身理解表达自己的感受、树立自己的目标以升华小学生阅读教学质量。
        情感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常用方法,情感写作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阅读情感教学的落实,在文章阅读教学后鼓励学生带有情绪进行读后感写作,通过深化学生对于文章的情感理解程度,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二、古诗情景模拟写作教学,换位思考提升课堂阅读教学质量
        纵然小学生从小学习古诗,然而古诗作为距离学生年代较远的文章对于学生阅读理解仍存在较大的障碍。换位思考的阅读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摆脱简单的古诗词背诵困境,而是站在古人审美、创作的视角去认识、理解古诗的内容,借助内容来构建相应的情景,借助情景来强化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与认同,进而达到熟记的目的。换位思考, 有利学生加深自身对于古诗故事的了解程度,进而升华小学古诗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模拟情景写作以提升古诗教学质量。如我在进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过程中就让学生进行了模拟写作,以诗人视角去阅读古诗以提升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程度。我先为学生讲解完古诗,通过为学生大致梳理古诗故事思路降低学生换位思考写作难度。在古诗内容教学完后,我让学生根据古诗进行情景模拟写作,以第一视角发散自身思维,尽可能还原古诗故事,表现出诗人的情感,透过这种写作训练提升学生对于古诗故事、情感的理解程度。在批改学生换位思考写作之后, 我再次为学生讲解古诗故事以深化阅读教学质量。在现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也常利用到这种换位思考写作的技巧,让学生换位思考进行文章续写与改写训练以提升课文阅读教学质量。
        三、文本对话,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组织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能够深刻认识到部分课文所讲述的内容与当代学生的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拉近距离,学生在对文本信息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就很难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形成深层次的感知,甚至会降低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导致小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学习存在障碍,会影响教学有效性。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渗透对话意识,从学生与故事人物对话的角度使学生能把握文本特色,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形成更加个性化的理解,并借助文本对话强化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为学生创造写作训练条件,从而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对《小英雄雨来》课文中雨来上学一段文章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就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呈现雨来上学这一段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假设自己是雨来,在课堂上跟着老师进行阅读,共同讨论在朗读“我们———是———中  国  人, 我  们———爱———自己的———祖国。”一段话的过程中会有怎样的感悟和体验。学生结合老师的引导,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能形成对这部分内容的形象化感知。以此为基础,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这段内容,尝试通过课堂随笔的方式分析“学校的生活对雨来最后的选择有怎样的影响? 在塑造雨来人物形象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能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随笔训练创造学生与小英雄雨来对话的条件,学生的文本学习能力也会明显的提升,能突出教学活动的体验性,促进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层次学习,在阅读的同时掌握写作训练中深入表达的技巧。与此同时,教师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让学生与小英雄雨来进行对话,能对雨来的选择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进小学生机智勇敢的意志品质得到良好的培养,从而循序渐进提高教学组织活动的综合效果,为小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多元化的探索创造良好的条件,为读写结合教学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读写结合学习,能在阅读的同时对学生实施写作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学习能力会得到合理化的培养,有助于循序渐进的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彰显读写结合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唐保海.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 (科 技· 管理 ) ,2020,21 ( 10) : 289.
[2]罗新文.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知识文库,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