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2期(上)   作者:刘月清
[导读]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

        刘月清
        回民区刀刀板小学 010050
        摘要: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小学中段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一定的策略应用微课,不仅可以有效优化教学方式,还可以令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基与此,本文对微课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了探讨,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小学中段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小学中段数学;应用策略
前言:
        微课具有生动、形象和简明扼要的特点,也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相比以往单调、陈旧的教学方式,更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灵活应用微课,可以辅助学生有效预习,或者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更高效吸收和消化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复习环节,恰当应用微课,进而使学生牢固、扎实掌握数学知识。
一、通过微课提升学生自主预习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最大限度转变以往教师占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并积极探究数学知识。这便使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变得犹为重要。基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从自主预习着手,采用多样的策略来吸引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利用微课生动、形象的特点,点燃学生的数学兴趣,进而吸引学生深入探索数学。
        比如,《图形的运动(二)》该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对称轴方面的知识,教师便可以将核心的数学知识提前制作成微课,并在课前传送到学生手中。教师在开始授课时,可以先以复习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先画出一些图形的对称轴,并且让学生归纳对称轴的特点等知识。这样便可以使学生有效检验课前应用微课预习的效果。当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对称相关的知识呈现在练习册上后,教师再教导学生对称轴的知识。此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对称的图片,如京剧脸谱、对称的建筑物等。并且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了解的对称图形都有哪些呢?”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预习,以及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便会更加明确回答教师:“长方形、三角形和五角星等图形均是对称的。”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自主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当学生画出各种图形的对称轴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指导,便会使学生扎实掌握这节课的数学知识,并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产生兴趣。
        教师通过微课,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自主预习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步提高。并且,可以有效点燃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深入去探索数学,喜爱上这种授课方式。
二、有效利用微课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上,一些教师往往会忽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直接将数学知识的结论展现在课堂上,容易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压力,也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微课教学为学生学习数学带来的方便,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并通过数学现象充分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这堂数学课上,假如教师直接向学生讲授所用的计算公式,学生没有看到公式形成的过程,便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的核心,并产生疑问。此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微课:“一个竹笼有鸡和兔两种小动物,总计有35个头和94只脚,请问鸡和兔各有多少数量?并且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假设法和列表法来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在微课的引导下,便去积极假设不同数量的鸡和兔,对应的脚的总数。然后再按微课中所指导列表法去列出不同数量的鸡对应不同数量的兔,脚的数量。这样便可以使学生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共有23只鸡和12只兔。”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计算公式:“把鸡的数量设定为X,那么兔的数量即为(35-X),鸡有2只脚,即为2X,兔有4只脚即为,两种动物共计有94只脚,列在一起便是2X+4(35-X)=94,这样便会使学生完全理解这个计算公式,并更快速计算出这道数学题的答案。当学生掌握其中的数学知识后,教师可以再为学生设计相似的数量题,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这部分知识,便会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此部分数学知识的核心,并应用此公式灵活去解题。
        教师通过利用微课,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直观,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对数学知识的疑问,进而高效消化和吸收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进而喜欢上数学。
三、复习环节应用微课强化学生理解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一些数学教师仅对学生的数学成绩加以重视,灌输式授课,让学生机械作练习题,并要求学生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这样容易使学生缺乏掌握数学知识的结构,并较难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和兴趣。另外,学生难免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所讲授的知识有所疏漏。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学生复习过程中,科学应用微课,令学生在微课的作用下,对课堂的教学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并有效梳理和总结教师所讲授的数学知识,从而更加清晰理解和掌握相关教学内容。
        比如,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堂数学课上,教师便可以在授课时,将这部分知识的结构和如何四舍五入、作整十来试商部分的知识制作成微课。并且让学生可以直观的观察到计算公式,及计算的步骤。进行复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下载微课的视频,并自主选择观看和探究。这样便可以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并灵活运用其中的知识点去解决教师布置的练习题。
        教师通过在复习环节应用微课,令教学过程生动、重复展现在学生眼前,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为学生更好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创造方便条件,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数学。并且,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中段的数学知识,对学生日后更深入学习数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微课将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且,在教学的不同环节灵活、科学应用微课,使学生抓住并掌握数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更高效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崔若桐.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2):55-56.
[2]李太红.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与微课的有机结合研究[J].学周刊,2021,3(3):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