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婷
梅州市兴宁市文峰幼儿园
摘要: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大会上正式提出“文化自信”,并将“文化自信”写入了党章,从而由“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即“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我们的先进文化,包括中华优秀苏区红色文化、革命红色文化,还有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的文化力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其中就包含苏区红色文化,它对于我们华夏子民来讲无疑是无可比拟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映衬了中华民族进程之兴衰,同时也涵盖了众多仁人义士的精神思想,是中华民族先辈们在时代延迁浩城中留下的智慧结晶,是我国文明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所以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苏区红色文化,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学前教育融合渗透苏区红色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苏区红色文化;学前教育;融合渗透;策略
苏区红色文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与世界各类文明形成了激烈的碰撞,这对于苏区红色文化的传播而言是极大的挑战。幼儿作为我国未来建设的核心人才发源地,必须要从他们当中着手,在全球化文化愈演愈烈的今天,需要增强幼儿对苏区红色文化的认同,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探寻苏区红色文化的内在基因,激发幼儿的文化认同感,发掘苏区红色文化的根基,溯源苏区红色文化的渊源,通过认同让苏区红色文化在幼儿心中扎根萌芽,为后天的“参天大树”长成打好基础,并在认同苏区红色文化的过程中传承发扬中国本土文化,诚如这样才能够让中华文明(东方文明)立于世界文明之林。
一、苏区红色文化内涵及特点
(一)苏区红色文化的内涵
江西,红色的土地,革命的摇篮。江西苏区红色文化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至第二次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在这段时间内所创造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知道的新型区域文化。其主要涵盖教育、文化、新闻等文化建设。
(二)特点
1.先进性
就苏区红色文化而言,它的理论核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所以它是先进的,和以往中国复兴路上所采取的思想都是不同的,苏区红色文化无疑是当时中国文化的主要前进方向。反过来而言,正是因为苏区红色文化的先进性,江西革命根据地军民的精神面貌才焕然一新,让更多的民众看到了希望,满足了军民精神层面的需求。在当时的中国,这种先进的文化势必成为复兴中华的中坚力量,事实证明,它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2.革命性
作为革命根据地的孕育根本,江西苏区相较于其他城市比较偏僻,经济也相对落后,这里的人民处于最底层,深受压迫,因此,这里的民众有强烈的愿景和要求改变现状,具有革命性。
二、苏区红色文化融合渗透学前教育的策略
(一)行思并行——苏区红色文化融合课本内容之中
“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在学前教育中将苏区红色文化融合教学课本当中不仅要思考对策,更要实践运行,从而探求行之有效的融合对策。
1.《东海小哨兵》融入课本
《东海小哨兵》融入学前教育课内容中对于幼儿的思想形成、品格形成、价值观形成、为人处世态度形成都有不可估摸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幼儿成长的价值巨大。所以,在学前教育教育教学中应当将《东海小哨兵》纳入教学内容体系当中去,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东海小哨兵》当中的戒律为根基束身自修,《东海小哨兵》应当存在于幼儿的整个学前教育学习生涯之中,简而言之,《东海小哨兵》要存在于幼儿的每个学期学习当中。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
我国苏区红色文化浩如烟海,体裁、形式、主题多种多样,不同的文化体裁对于幼儿有不同的作用,比如《国人速醒》、《航空救国》、《民族痛史》等,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融入学前教育教材之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最契合幼儿年龄阶段的文本内容。
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三点:第一,最大程度地发挥苏区红色文化的特色,因为幼儿年龄不同,对于苏区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也是不同的,如果教学内容超出了幼儿的理解范围,势必降低苏区红色文化在学前教育教育中的作用;第二,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当选择的苏区红色文化文本形式契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所需,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在需求会被进一步激发,潜移默化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三,使得学前教育教材更加合理、科学,教材的制定规则之一是由简入难,这符合幼儿的知识认知规律,从而使得学前教育教材更加合理、科学。
比如,在学前教育小班阶段以《闪闪的红星》、《小号手》动画为主,激发幼儿学习苏区红色文化的兴趣;在中班阶段以《东海小哨兵》、《抗战特辑》、《抗战歌辑》为主,致力于幼儿学习意识的逐渐形成;在大班阶段以《东海小哨兵》、《民族痛史》、《红游记》为主,致力于幼儿爱国情怀的逐渐的养成。当然在其中我们还可以选择很多动画故事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去,比如我们熟知的《小兵张嘎》、《抗战歌辑》等,还可以编排一些音乐融入其中,在进行音律教学的同时,让幼儿从小处于苏区红色文化的洗礼之下成长。启迪幼儿的思维,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的成长。
(二)多元并行——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相结合
“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学前教育中融入苏区红色文化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家庭教育的有利因素,最大程度地让幼儿感受中国苏区红色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仅在于教育教学上的相互补助,更有利于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沟通。
1.苏区红色文化人物形象予于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中
苏区红色文化人物形象对我国的影响和重要意义无须赘述,但是对于幼儿来讲,他们对苏区红色文化人物形象的理解往往只是浅显的,没有深入的了解它们的意义和价值,就拿池煜华来讲,很多人或许都不知晓这个人的存在,更不用说去思考其背后的人文和情怀,所以苏区红色文化人物形象予以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中是必要的。具体做的方式可以以书面形式,将苏区红色文化人物形象的诞生、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编写为一个小故事(以文档形式),让幼儿在假期期间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掌握这个故事,从而让幼儿在假期休憩的过程中受到苏区红色文化的洗礼。
2.定期举办苏区红色文化主题的亲子活动
要想完全将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结合,不仅需要重视苏区红色文化人物形象上的教育,同样也需要重视一些实践活动。在幼儿学习期间,在不影响幼儿家长工作的前提下开展举办一些以苏区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幼儿的家长参与到其中来,这样就可以有效地促进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的完美结合。比如学前教育教学中,每个月举行一个以苏区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亲子活动,可以是爱国主题、缅怀革命先烈主题等。
3.结合时代的便利,建立家校互通的交流渠道
在苏区红色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借助时代发展的便利,让教师和家长在一个交流渠道之中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沟通教学意见、对幼儿成长的苏区红色文化选择;交流苏区红色文化学习之心得,促进教学体系更完善的构建。
(三)成人示范——致力于幼儿品格的形成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和教学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很大的,诚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且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在下意识之中会模仿家长或者的所言所行,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行为规范。
在当今的幼儿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家长或者教师说幼儿不好教、不好管。但是如果我们将完全的责任都归咎于幼儿身上,这显然是不妥的,首先我们应该先反思自己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是否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如果是我们自己的言行举止缺失导致幼儿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就是我们家长或者教师的责任,诚如古人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作为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关注苏区红色文化,一方面,要尊重史实;另一方面,要注重人物内在气质和人格精神,以此让孩子模仿教师或者家长地动作,关注苏区红色文化。
比如,在家庭教育中,在观看电视的时候,多注重苏区红色文化传播节目,让幼儿从小观看相应的苏区红色文化节目:广大群众就在乡村的祠堂里或草地上,集体活动,高唱自编的红色歌曲,与其他人讲讲自己在生活和战斗中碰到的小笑话,气氛非常热烈。篝火通明,如同白昼,到处是群众的充满欢乐的脸庞。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中融合渗透苏区红色文化对幼儿成长极具意义,不仅可以让幼儿了解苏区红色文化,更能指向幼儿爱国情怀的养成。不过在学前教育中教师要思考融入策略,要做到行思并行——苏区红色文化融合课本内容之中;多元并行——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相结合和成人示范——致力于幼儿品格的形成,以此更好地在学前教育中融入渗透苏区红色文化。
参考文献:
[1]江西省文化厅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委员会编:《江西苏区文化研究·前言》,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版,第3页.
[2]张广俊.鄂豫皖苏区红色文化育人功效及对策分析[J].老区建设,2020,(4):89-96.
[3]张春萍.传承红色基金,争做新时代“著名苏区好老师”——上杭第二实验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纪实[J].家长(上旬刊),2019,(1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