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核心素养下高中学段美术高考速写校本课程设置 与备考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王业康
[导读] 美术核心素养与当下美术高考紧密相连,

        王业康
        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 514700
        摘  要:美术核心素养与当下美术高考紧密相连,在广东省美术联考与各专业院校校考改革考试中有所彰显。速写科目在美术高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新高考背景下,美术人才选拔日趋侧重于学生综合表现与跨学科创意实践能力考察。故此,加强高中学段美术高考速写校本课程的科学设置,提升备考策略,帮助学生在美术高考中取得更优异地成绩,进入优质平台发展,成为高中学段美术教育探究实践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美术核心素养;高中学段;美术高考;速写课程设置;备考策略
        基于美术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美术高考中关于“人”的综合能力考查愈发重要。通过研究近年来各大综合名校、专业院校校考与广东省美术联考速写考试内容蕴含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特别是以提供图片动态加默写或命题创作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美术专业表现力、自我审美认知与对综合场景布局的创意实践能力。在美术核心素养与美术高考密不可分的语境下,思考高中学段美术速写校本课程如何设置与备考策略尤为必要。
        一、核心素养在美术高考速写科目中的考察表现
        (一)图像识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用约翰·伯格的话说就是:“先观看、后辨认,再说话”。图像识读重在观看和感知图像的同时加强识别和内涵解读。如广东省2021年美术联考速写真题提供了“扛摄像机的人”照片,再默写一个蹲姿女青年组合表现,就有体现学生图像识读能力。
        (二)美术表现
        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通过构思与反思,创作具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或用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与情感。如2020年广东省美术联考速写真题提供了“坐姿弹吉他”动态照片和默写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三)审美判断
    根据形式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较、诠释美术作品中所隐含各种美的因素,分析和辨别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进而做出自己的看法与判断。在历年广东美术联考及各大专业院校校考中,通过对学生专业测评反推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与对物体、构成、表现的自我审视与判断,从而获得整体视觉审美感受。
        (四)创意实践
        主要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构想与生成有创意的意图,并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材料、工具与方法进行创造和实践。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0年美术校考中速写考题《抗疫情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创作一幅不少于三个人的场景速写,考查学生的思考方式与独特感受,通过绘画语言与媒介进行专业表达。
        (五)文化理解
        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诠释和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学会尊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与含义。特别是在近几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院校校考中都有侧重于学生对美术文化与时下审美认知的思考。
        二、高中学段美术高考速写校本课程设置与备考问题
        (一)过度依赖临摹、示范带入,强化照片描摹,弱化写生观察思考
        笔者在广泛调研与同行交流中发现,目前大多高中及美术专业集训机构在高考速写课程设置中热衷于从临摹入手,然后进行大量照片描摹练习,弱化写生观察能力训练。从而导致较多学生对速写专业表现呆滞,在独自应对专业考试中“画味”不足。陷入照抄对象体貌与表象的泥沼之中,沦为被动性学习。
        (二)缺乏学生灵活表现与主观取舍专题训练
        由于老师的长时间“示范带画”,学生缺乏自主思考与主观判断,对速写的表现要求与审美标准构建不清晰。在备考中过度依赖习惯性作画,缺乏灵活生动的专业观察表现训练。学校本身的校本课程设置不佳、不具时效与针对性。
        (三)同一性专业训练与模版式课程设置带来模式化批量生产
        由于日常课程设置与集中训练中并未做到真正的分层教学,未把速写校本课程的“临摹-写生-创作表现”环节与校考要求有机结合,热衷于同一性专业训练,套用老师示范带入(线描或线面)模板课程实践,缺少学生的自我判断与个性化专业表现,学生的个性语言没有得到凸显,从而“类似性”和“模式画”作品批量生产,难以满足应考人才选拔需求。


        三、高中学段美术高考速写校本课程设置的法式与备考策略
        (一)优化美术高考速写校本课程设置的法式
        1.速写校本课程设置策略
        笔者在历届美术高考实践与探索中发现学生通过“临摹-写生-默写-创作”能够有效掌握速写表现的要义,从基本的的点线面认知与运用入手,强化学生观察与手眼协调性,开发校本课程进行专题实践很有必要。如笔者辅导2020届美术特长生在速写初学中就重视临摹、写生观察训练,及时开展默写与创作,促使学生的速写表现能力得到逐步提升。速写校本课程设置应注重如下几阶段。
        ①速写认识与理论专题实践
        通过设置速写的起源发展、定义、特征和分类,速写材料应用技法表现与素描造型之间的关系专题。训练速写的用笔技巧与表现方法,速写观察方式与透视现象,速写构图原则与方法。
        ②人体结构与动态运动规律探究实践
        加强人体结构专题实践,让学生熟练掌握速写的基本比例(“站七坐五蹲三跪四盘三半”、“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等基本比例知识)、人体体块与运动规律表现关系。
        ③头部、手脚、衣服纹路褶皱专题实践
        设置头、手、脚、五官的造型表现课程,开展衣服构成分类专题实践,提升学生画面感的表现。
        ④静动态人物速写表现
        通过重点表现人物的静态和动态特征,研究人体动势,进行专题实践。
        ⑤5分钟抓形、15分钟快写;30分钟应考、1小时慢写专题实践
        开展5分钟和15分钟抓形与快写训练,培养学生的敏锐提炼和高度概括能力,并适时开展30分钟和1小时的应考训练,培养学生在有限时间进行有效表现。
        ⑥人物组合与场景综合表现的速写实践
        开展人物组合表现,让学生明确主次与虚实问题,关注画面的关联;开展场景速写,培养学生的“造境”表现能力。
        (二)应试备考策略
        1.引入大师名作解读、赏析与临摹表现
        收集安格尔、列宾、达芬奇等大师的动态速写作品进行名作鉴赏与临摹实践,让学生体味大师的用线与刻画技巧。
        2.加强风景、动物入手专题实践
        风景速写与动物专题训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切入点开展速写形体捕捉能力提升,让学生观察风景布局、动物情绪刻画与画面空间表现的要求。
        3.强化临摹巩固、写生观察与变临实践
        开展针对性临摹学习,借鉴优秀作品的用笔技巧和表现手法。及时开展现场写生与变临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笔者在《速写抓形》教学实践中通过让学生轮流做模特写生表现和校园写生、记忆表现训练,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4.开展广东省近几年美术联考试题实践
        加强广东省美术联考试题即2010年至2020年的速写试题专题实践,让学生熟悉考试类型与应考要求,力争在30分钟内完整进行速写专业表现。
        5.名校校考试题实践
        开展国内一流名校与专业院校考题专题实践,让学生提前熟悉名校人才选拔中的考察要求。笔者在2020届学生日常速写备考中就把清华大学与中央美术学院2010-2019年校考试题搜集给学生了解、训练,以待学生提前熟悉考察要求进行专题研习。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表现,在美术高考中通过设置合理有效的速写校本课程进行专题实践,有效提升备考策略,促进美术高考教育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学科核心素养[J].中国美术教育,2016,(4).7-10.
本文系梅州市第十届教育科研立项课题项目“美术核心素养下年级学段衔接的校本课程方案实践研究”(立项编号:MZ1002-MXQ314)的终结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业康,大学本科,美术一级教师,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