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巧
苍南县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浙江温州 325809
摘要:在高中篮球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通过该教学体系来增强自身的学习方式和能力,还能通过篮球教学来提升学生们的体育锻炼意识。创新篮球课堂教学,可以为整个体育运动事业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篮球竞争来提高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使高中生们能够保持对篮球一如既往的热爱。
关键词:高中体育;篮球;分层教学
引言
篮球教学是高中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受许多学生的青睐。但是由于篮球运动本身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会使部分身体素质比较差的学生遇到一些训练问题,不利于激发他们参与篮球训练的兴趣,也影响了最终篮球教学的质量,变革篮球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1巧用分层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分层教学是一种贯彻“以生为本”理念的教学模式,具体就是将班级学生按照身体素质、篮球技术水平、学习需求以及个人喜好等情况,将他们科学地分成高、中、低几个不同层次。然后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针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宜他们的篮球教学目标、篮球学习和训练任务、篮球知识学习成果评价方式等,力求可以借助分层教学模式满足全体学生个性化与差异化的篮球知识学习需求。但是在篮球教学中融入分层教学模式期间,需要结合班级学生的篮球知识学习需求等对他们进行合理分组,力求最大限度发挥分层教学模式在构建有效篮球课堂方面的积极作用。例如,在指导高中生学习“交叉步运球过人”这一篮球技术动作期间,为了提高整体教学的效果,可以在教学之前结合学生身体素质、交叉步运球技术动作掌握情况等,将他们分成低、中、高3个不同的学习层次。然后可以在后续的教学指导与训练期间为他们分配差异化的内容,如低层次的学生只需要掌握交叉步运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及要领,并可以完成原地运球动作即可;中层次的学生需要熟练地完成交叉步运球过人的动作,确保动作的标准性、准确性和连续性;高层次的学生需要灵活地将交叉步运球过人技术和背后运球过人、后转身运球过人等一些篮球运球技术结合起来,力求可以最大限度提升高中生参与篮球训练的效果,这样就可以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篮球训练与教学中有所收获。
2对身体训练与基础技术训练分层加强
众所周知,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过硬的身体素质,才能够更好的提高篮球运动员的篮球意识。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篮球运动员来说。他们还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因此并不能够一味的加大他们的运动量和负荷量。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来说,必须要保证同学们一个星期有一次偏向于力量性,还有一次偏向于弹跳性,以及身体协调性的这种整体的训练。在这种篮球相关技能进行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建议他们采用推、杠铃、负重跑等训练的方法与手段。我们都知道,意识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技术才是基础,对于篮球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真正的把基本功练好,那么才可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篮球意识。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些学生必须要注重学习相关的篮球理论,并且在这些篮球理论当中,不断的进行实践,形成自己的经验,并且将这些经验总结出来之后,来提高他们的篮球意识。现在在篮球专业的篮球技术发展现阶段过程当中,很多的学生对于篮球基础知识掌握得并不是很好。小到高高中生对于球性熟悉程度,再到他们进行运球,传球以及抢篮板球等一系列配合的过程当中,都能够体现出他们的技术方面的弊端。
篮球专业的一些学生必须要在日常的训练过程当中对老师给他们进行的各项技术训练进行深刻的剖析和理解,进而对自身的身体训练程度进行加强,对篮球方面的基础知识要加以相关的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对他们的篮球意识培养才有更大的好处。
3制定针对性篮球训练内容
高中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合理化的教学,实现专业和篮球训练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发挥篮球教学在高中的基本特色。在高中中包含的专业较多,各类专业需要不同的技术特点,通过篮球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基本能力,对专业化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设计,这样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为后期体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4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打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在篮球教学中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整个翻转课堂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课前学生要开展自主学习可实现课堂中的查缺补漏,在整个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作用。同时,翻转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影响,在育人理念和育人方法上得到了较大的创新,有效提升了教师素养。尤为重要的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进一步推动和开发了教学资源,充分借助了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模式,进一步推动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对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翻转课堂的构建要注重课前设计、课中实施和课后巩固三个阶段的统筹兼顾。在课前环节,教师需要借助教学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个环节对教师的视频制作的针对性、内容的重要性和教学效果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使教师对课前教学资源的使用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得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预习,在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上做好教学规划工作。通常情况下,教学视频控制在10分钟左右,同时视频的设计和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在课中实施的阶段,教师要充分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思考,并能够形成合作性探究式学习模式,教师要依据课前学生反馈的信息实现针对性教学,对一些共性问题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促使学生完成篮球知识的构建。当然,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趣味性和灵活性,教师可以依托角色扮演法开展篮球教学活动,把教师扮演融入互动教学过程中,如通过引导学生扮演裁判长、边裁、场裁、教练员以及篮球运动员,促使学生对篮球运动规则、篮球运动技术进行实践练习。课后巩固阶段,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同时保证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篮球理论知识和相关的运动技能。
结语
篮球专业的学生对篮球意识的培养主要是为了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篮球,让他们对篮球能够充满更多的兴趣。因为篮球意识的高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运动员在篮球比赛当中的表现。众所周知,篮球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不仅仅需要篮球专业的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学习,还需要相关的教师对他们相关技术与意识的耐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他们篮球意识的培养效率更高,才能够让他们从战术、素质和技术等多方面进行整体提高。在课内学习的时候,学生也要重视相关篮球基本理论的学习和一些基本动作的训练,在这个时候教师必须要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在课外时间也要重视学生篮球活动的相关训练,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篮球素质能够得到整体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雄.湖南省高中高中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0.
[2]陈常增.高中篮球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2):94-95.
[3]给高中生“增负”提升本科教育的第一步[EB/OL].
[4]孙超.新时期高中体育篮球训练与理论教学协调发展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