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霞
石河子第二十一中学 832000
摘要:美术中的灵感源于生活,而其却比生活更具美感,更具艺术性。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将课堂与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以此来拓宽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度以及艺术素养。广大教师应对美术课程采取格外重视的态度,摒弃自身传统的旧式教学观念,以提高学生美术技能为目标,来开展基于生活高度的教学活动。如此,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参与兴趣便会变得更加浓厚,学生的创造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美术课堂,应以学生的生活作为其日常的灵感起源,从而令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艺术的美,并将自身所发现的“美感”融入到美术课堂中。如此,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便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对此,本文则立志打造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从而令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想象、童心等去感受更加丰富的美术课堂。
一、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意义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能够令小学美术教育得到有效的发展,更能激发小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据素质教育观念的普及,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因此,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中,小学美术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但从现阶段来看,传统教育思想依然左右着现今教学观念,也令部分小学生对美术没有太多的兴趣,而此种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令小学美术教学发展受到了阻碍。将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加以结合,便能在美术课堂中融入一定的自然生活元素,此外,其也能将手工、写生等内容加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从而令学生有更加丰富的课堂体验,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压力[1]。
二、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一)搜索生活,提高审美认识
小学生的美术学习,除了有美术教材的文字指引以外,其中所涵盖的精美美术图片,也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美术视野。而教师要想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则离不开美术与生活的结合与探究。教师只有令学生在实践生活中站稳脚跟,令其主动去找寻与教材相匹配的生活素材,并将其素材有效的与课堂学习加以结合,那么小学生对美术的学习便会更加的具有积极性。其内心对审美的认知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激发出来。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此方面加强重视,多以生活素材作为课堂的主要研究目标,令学生在生活中能够不断的去发现、去探索。如,教师可以设计以“动物”为题材的美术课堂活动,令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自己身边的动物,并将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利用手工、素描、油画等方式表现出来。如此,学生在课下时间便会去细心观察生活中所出现的动物,更能对动物的形态、特征等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如此,便更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灵感。因此,将美术课堂与现实生活加以结合,学生能更加贴近真实的去感受美术中的“美感”,也能对艺术有更加深刻的领悟能力。
(二)融入生活,丰富审美感受
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高低,离不开学生对“美”的发现能力。而此种发现能力是一种广阔的,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因此,在学生踏入校园以后,教师便不能只将其夹在课本知识与黑板上的条理之中,更不能将他们与外界相互隔绝。因此,小学美术教学应抛开传统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与生活融为一体,令学生能在生活中学习美术,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够更加丰富且具体,以创作出更具想象力的美术作品。例如,在小学美术中,有关于对线条的认识与学习。教师要想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一定的提高,则可以通过此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所出现的线条。如,服装店衣服上的装饰线条以及墙角边缘线、各种框架线条等,令学生能够对线条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之后,教师便可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线条知识,令学生对不同种类的线条表现形式,皆能有一定的具体认知。如此,教师便能在学生对线条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发布教学任务,令学生画出不同种类线条的表现方式,完成以后,再令学生进行相互欣赏与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美术学习经验[2]。将生活元素有效的融入于美术课堂,既有效激发了学生对美术课堂的积极性,又令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了解到了各式各样的线条。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令学生能够通过“线条”这一美术表现形式来展现出自身的思想感情及艺术逻辑。
三、加强学生的体验乐趣
(一)有效创设生活情趣
教师只有令学生愿意去体验美的情趣,才能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的融入于美术学习中。而此,则需美术教师将生活中活泼生动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情景表现方式,合理的展现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如此,学生便能更加真实的体验到美术生活化的不同乐趣,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美术思维,令学生能拥有更多具有新奇性的点子,创作出更具个性的美术作品。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在讲解课堂内容时,多融入一些真实的生活案例,令学生能够通过对生活案例的了解,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完成美术创作。
(二)心灵手巧创设美术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各类废旧纸盒、材料等看似没有任何用处,但实际上若能将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其也能变成一件件具有独特性的艺术作品。对此,小学美术教师则可在教学实践中发布此项任务,引领学生利用废旧的生活材料来制作特别的手工艺品。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带上家中不用的废旧纸盒等材料,引领学生对废旧纸盒的色彩及外形做一个基本的了解,再向学生贯彻“变废为宝”的教学理念,令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结合实际生活,来制作出相应的美术作品。如此,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自信心便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更加强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小学美术变得更加生活化,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创造能力。教师只有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使学生对美术有更多的感悟能力。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将生活元素与实际课堂加以结合,令学生能够对美术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如此,小学美术教育才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令蒙. 打开生活之窗,徜徉多彩课堂——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J]. 学周刊, 2020(35).
[2]费建. 打开生活之窗 徜徉多彩课堂——浅谈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J]. 小学生(中旬刊), 2017(10).
[3]欧洪艳. 关于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与智慧课堂相融合的实施策略分析[J]. 明日, 2018(16):24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