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下)2期   作者:张茹秀
[导读]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张茹秀
        雷波县金沙镇中心校,四川省凉山州615000
        摘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水平,此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上具有较大的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小学生对作文学习产生了厌烦、逃避的心理,从而导致当前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质量下降,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对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在文章中首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意义
        1.1推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新课标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主动开展作文教学创新,可有效推动语文素质教育改革,为语文教学创新营造环境。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教学组成元素,基于作文教学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实力,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
        1.2提高学生思维智力启蒙效果
        语文作文教学创新工作的开展,可充分发挥出作文教育优势,提高小学生思维智力的启蒙效果,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学习实力的提升。作文教学时,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思想创新空间,启蒙小学生写作创造意识,挖掘小学生的写作表达潜力,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水平。
        2现阶段语文作文教学方法中的不足
        2.1学生对于写作课程的抵抗心理
        虽然语文写作作为语文科目的重点教学内容与最大得分项,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语文写作一直有着很强的抵触心里,如果不是文化深度比较好的学生是不愿意进行写作学习的。学生自身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不足,很多学生在平时都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在面对写作对象时脑中没有足够的素材,导致很多学生无从下笔并开始厌恶写作教学。
        2.2单纯重视对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
        教师对于语文写作教学的不重视,语文教材中所安排的写作课程过于单一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很多语文教师都无法保证一星期开展一次语文写作课程。使得小学语文写作课程在平常教学活动中得不到有效体现。对于学生写作中的问题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指导与改进。甚至一些教师直接要求学生在考试前背诵两篇通用作文,很多学生对于语文写作都没有一个清晰的写作流程,很多情况下都是在模仿写作。
        2.3学生写作过程中缺乏情感来源
        小学生写作基本都是以记叙文为主,这就需要学生在描述某一件事物时有一定的真实感受,但是很多情况下由于学生自身经历的不足,在写作时都是在自己想象着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很容易陷入到固定式的写作思维套路里,对于一些事物的描写过于空洞,作品内容的情感感染力与细节性不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训中多参考一些优秀作品,即便是没有实际生活基础时也知道该以怎样的切入点进行拓展创作。
        3小组语文写作教学创新的基础
        第一:就是创新后的写作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要做好学生语言理解与使用语言能力的培养,确保所安排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写作需求并激发学生的写作主动性。其次所安排的写作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比如通过本次写作教学要达到怎样写作能力提升。至少让学生掌握一种写作手法等。第二:创新后的写作教学要充分满足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具备足够的语言逻辑能力。他们的写作素材更多的是借助生活中的真实素材进行叙述写作,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写作技术出发。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巧妙的写作方法来展示写作内容。这样核心素养的写作教学才能够有足够的内容支撑。学生的写作素养发展也有了足够的主动性。


        4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方法
        4.1开展生活化作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的灵感大都来源于实际生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平时应该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并针对积累的素材进行总结和分析,随后自主展开写作训练。在具体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作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人和物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以“我的父母”为题,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其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父母,学会感恩。
        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写发生在父母身上的事、日常生活习惯以及自己和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等。不管写什么内容,只要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行。为了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以此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随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父母,最后要求学生落实到书面上,形成一篇完整的作文。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会,使得学生的作文更具真情实感。
        4.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若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海上日出》一课时,很多学生都会在脑海中出现海上冉冉升起红日的美丽景色,一些学生也会感悟到学习的过程就如同日出一样。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这种发散性思维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此促使学生更加大胆地开拓思维。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景色描述的文章,以供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在下一次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讲述通过阅读获得的感受。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无内容可写的情况。
        4.3写作模仿教学指导
        1)单一的写作模仿。单一的写作模仿,即学生对特定的语句、文章段落进行模仿写作。因为小学生开始进行写作时,没有写作经验,导致学生无从下笔。通过单一的语句、段落模仿写作,可启蒙学生的写作意识,通过语言组织表达出自我的思想感情,如学生基于单一模仿写作,可灵活运用成语、词汇进行写作修饰,进而保证写作内容的可读性与逻辑关联性。
        2)组合写作模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创新时,基于小学生的单一模仿写作,指导学生进行组合写作模仿,即对多篇文章进行模仿时,写出一些新的东西,进而体现出学生的思想情感。看图写话、习作练习等都是组合写作模仿的一类,但看图写话与习作练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学生需针对特定内容进行模仿写作。为打破写作模仿局限,教师进行写作引导时,可依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推荐类似的课外资料,通过浅显的课内外语文内容组成模仿对象,有效降低小学生组合模仿的写作学习难点,保证学生从组合写作模仿中获得一定的乐趣,确保学生具备充足的学习热情。
        3)立体写作模仿。立体写作模仿教学引导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立意、结构、布局、情感、修辞等进行模仿学习。通过对多篇文章进行立体综合化模仿练习,才可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实力,避免学生写作落入俗套当中。
        5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当前小学生在作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定符合小学生实际发展情况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在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时教师应当与时俱进逐渐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而提升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永霞.基于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2019(7):245.
        [2]吕长世.基于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4):223.
        [3]孙鹏.有道作文,无难可阻——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新探[J].学周刊,2020(24):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