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伯言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初级中学 浙江诸暨 311811
摘要:数学是初中时期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现代化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注重发挥数学学科的优势和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以此来促使学生审题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提高,为其未来发展和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发挥数学学科的优势和作用来促进初中学生审辩思维的培养。那么具体该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呢?下面本文将对此提出几点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审辩式思维;培养策略
初中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抓好这一教学契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以及教学资源的拓展来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使他们有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辨别能力,而这些能力也是每一个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中需要具备的技能。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依旧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开展,比如下面几点问题就是当今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类型。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几点问题
(一)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学习氛围沉闷
通过对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分析,有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很少和学生进行互动,仅仅只是自己一昧的讲述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是否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因此导致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课堂,而学生造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不仅如此,对于学生而言,长时间的处在这种缺乏互动的课堂中还会导致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枯燥,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也不能及时的表达,久而久之则失去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虽然有些教师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比如积极的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授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整个课堂成了教师和信息技术互动的课堂,而学生则成了课堂学习的旁观者,这样不仅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也无法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和作用,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
(二)教学资源短缺,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想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首先就需要拓展教学资源,通过拓展教学资源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练习内容,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审辩思维的教学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教师仅仅只是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很少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拓展教学,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资源有限。再加上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教学资源短缺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更别提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了。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重要性
首先,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和抽想象的学科,想要学好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以及对基础知识有全面的掌握,并且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身边思维,这样才能学好数学知识。然而数学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重要途径,因为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发散自己的思维,同时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辨别能力都可以得到锻炼和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具有较大的优势。再加上初中学生正处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对其未来发展和成长起到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身边思维既有较大的优势,同时对初中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策略
(一)拓展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首先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也就是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练习内容,接触到更多的练习题资源,这样才能达到开拓学生视野和锻炼学生审题能力以及辨别能力的教学目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只讲述教材中的内容,还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拓展教学和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也有更多的机会去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辨别能力。例如在开展浙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利用好课本上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之外还要注重进行拓展教学。比如我在开展本节课程教学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们解答了课本上的一些练习题,之后我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搜索了网络上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相关的课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拓展学生的练习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散,审辩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和数学成绩的提升。
(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小组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从而做到取长补短和相互促进。更重要的是在小组中学生们可以一起对题目进行然就和思考,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授课,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审辩思维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开展浙教版初中数学《简单事件的概率》这一课程教学时,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授课。比如我在开展本节课程教学的时候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生活中的概率事件。通过小组讨论内容的明确学生们就有了探究和学习的方向,之后学生们就可以在小组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交换意见,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们在小组探讨中提高自身的审题能力和辨别能力,同时也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在课前预习和课后预习环节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两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例如在开展浙教版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本节课程内容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通过预习对本节课程的了解,比如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以及边和角度是否相等,对于同学们不一致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可以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理论依据,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当然,在课后复习环节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以及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对这些内容进行辩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教学目的。就像在本节课程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有不同的了解和认知,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他们进行辩论、发散自己的思维对本节课程知识点进行论述,以此来发挥数学学科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所以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不仅是为初中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体现,更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也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方式。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重要性,并且注重拓展教学内容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的教学目的,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慧波.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J].南北桥.2020,(18).124.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8.120.
[2] 王湘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审辩式思维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50期
[3] 蔡维.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8年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