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思佳
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小学
摘要:小学教育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今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使得我国小学教育的教学手段、内容以及教学模式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受重视,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则是希望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让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陶行知;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一、数学课堂要做到“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中,提出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教学方法产生的重要依据,并且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教导学生怎么完成相应任务,怎么学习完成相应任务的方法,教师也要学习如何进行教学等。“教学做合一”的关键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增加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操作,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予以正确的引导,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不同长度的小木棍,让学生尝试自己拼接三角形,然后对使用不同长度的木棍拼接成的三角形进行指导讲解。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合作进行探讨,让学生在观察、实践、合作讨论后产生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堂教学巧妙激发学生教、学、做兴趣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难免不集中,只有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才更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氛围,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完成教学中的“做”的环节,并且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例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进行多边形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提出问题,从而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学生通过一些工具的帮助,将平时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当中去。学生能够通过对不同多变体进行重新剪切、拼接等操作,会发现不同多边形之间的存在的联系,从而推导出不同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鼓励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学生产生疑问,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创造,因为有了疑问,学生们才会去思考,去探求问题的答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们更多的是听教师讲解,这样就使得学生们的实际操作不多,机会也比较少。但是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中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且自主进行思考探究,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例如,在讲解鸡兔同笼问题时,“鸡和兔子在同一个笼子里,数头共有13个头,数腿共有36条腿,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这个问题时,教师将未知数的关系故意说错,导致答案错误,学生们在讨论过后发现教师的讲解存在问题。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勇于提出疑问,指出错误,并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转变教学方式,推广自主学习模式
顺应新课程改革目标,广大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反思自身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式,转变课堂教学结构,将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来。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教师可以尝试推广应用自主学习模式。具体而言,数学教师首先要对自主学习有正确且客观的认识,认识到学生才是自主学习的主体,也应当帮助学生具备这种意识,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教师则重在发挥自身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将课堂主导权归还于学生,并且积极为学生创造一切可利用的学习条件和资源。
五、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自身已有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构建更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驱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数学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创新、和谐的教学氛围。这种开放式教学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关系之上的,意味着教师要对学生展现出尊重,表现出对学生的爱护和关心,使得学科教学更具“爱的教育”的性质。学生处于这种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其情绪和情感会受到积极的感染,自然而然地会表现出对知识探究的兴趣。
六、掌握正确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整体而言其学习意识和方法还不够成熟,教师的职责除了做好提供知识线索的工作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授人以渔”,帮助学生找寻并掌握符合自身学习和发展需要的方法,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以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为学生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比如,要使用彩纸包装一些正方体或者长方体的礼品盒,需要用到多大面积的纸张?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再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数学语言分析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就可以在后面内容的学习中自主思考探究。
面对难以理解的内容时,由于缺乏空间概念而难以想象立体事物的变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相关教具实物来模拟演示,或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中动画、视频的演示来解决相关疑问,使学生逐步降低对教师的依赖,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应用自己的办法来解决。对一些具备难度的数学问题的思考,教师也需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解决思路,使学生对一些经典题型能够形成典型思维,由此在做题时学生才不会感到手忙脚乱。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不断锻炼并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其实教学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光要有学习,还要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推动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同时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并在此过程中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提高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许江丽.“教学做合一”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实施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8):131.
[2]蒋家斌.利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推进小学数学创新课堂建设[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10):64-65.
[3]高丽莉.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小学数学创新课堂建设的推进[J].新课程·中旬,2016(4):260.
[4]杨丽.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建立[J].学周刊,2020(20):133—134.
[5]郭燕华.终身学习视角下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0(1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