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鸿阳
福建省龙海市实验中学 363100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如今的教学,教学方式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地理是高中学习中的重点学科,地理学科知识内容较为广泛,学科知识点较为细碎,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时要讲究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兴趣,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新课改的重点任务,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融入日常的教学之中,提升学生学科知识储备的同时也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引言:
对于教会学生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而言,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核心素养更注重学生的多方位全面发展,更着重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以及培养学生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的创新能力等,针对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教师也更注重开拓课堂的多样化,赋予课堂更多的可能性,运用丰富有趣的教学方式,及时调动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积极兴趣,从而更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现如今高中阶段地理教学设计的弊端
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而言,兴趣都是最好的教师,兴趣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深入知识,从而更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而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的模式来讲,大部分教师推崇“分数至上”,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异程度的标尺,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学生多项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是不利于学生进步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只注重如何让学生通过训练一步步的提升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不考虑学生是否喜欢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接受知识却无法真正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再者而言,针对现在大部分的地理教学来讲,教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因此学生就不愿意主动的去接受知识。学生之间都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都是各不相同的,而教师却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从而造成“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的糟糕局面。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够养成的,需要教师进行长久性的教学战略,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而不是一味的只是转述课本知识,教师要深入了解班级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特征,对症下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去学、主动去学,在遇到问题时不是选择放弃,而是敢于去探索,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及成长道路埋下坚定的基石。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实际举措
(一)利用情景设置巧妙导入
兴趣是引导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先驱力量,由于地理学习不同于语文、历史等课程,仅仅通过单纯的记忆是无法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对于一些知识点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解才能够明白知识点的实质,从而更好的理解知识并应用知识,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恰当的情景设置巧妙导入课程的学习,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来,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不再是沉闷无趣的,而是积极向上的,教师要注重引导,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一步步的吸引学生参与教学。
比如在进行一堂新课时,以:《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事先不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而是通过实验的方式带动学生进入课堂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吸耳球以及彩纸,教师可以先在教授知识点之前,将吸耳球和彩纸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对吸耳球进行挤压,从而使彩纸发生运动,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之后教师再借此引入这节课的相关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之后再设置一个轻松有趣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原理知识用趣味的实验过程进行展示,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原理知识,从而在教师进行讲述时能够更好的进行理解与掌握。并且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的操作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通过问题导入带领学生进入课堂
对于地理教学来讲,教师要注意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性,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并更好的掌握知识,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一步步的带领学生进入课堂,循序渐进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比如教师在《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这一课时,教师便可利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马鞍山的天然气是否是当地的资源?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呢?让学生进行解答,在有学生回答出:马鞍山的天然气并不是当地的资源之后,教师便可顺势给学生介绍马鞍山的生活能源变迁,之前马鞍山居民的主要生活能源是柴,之后转变为了烧煤,再之后因西气东输,天然气成为了当地主要的生活能源,在教师讲解完以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即资源跨资源调配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完毕以后,教师进行总结,资源跨区域的调配是实现对于自然资源的优化整合,将其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化,从而方便资源不足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可持续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循序渐进,一步步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逐步理解知识,教师在学生进行讨论时也要在旁进行观察,在学生遇到瓶颈时及时进行解答,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结束语
针对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而言,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升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并积极开拓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发挥教学的无限化可能,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知识深入探索、积极创新,从而更进一步的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卢宜梅.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0):83-84.
[2]王耐勤.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探究[J].读写算,2020(25):117-118.
[3]罗晓静.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美术设计模块教学的优化与整合[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4):77-78.
[4]王玉龙.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设计[J].中小学教材教学,2020(07):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