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100081
摘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和改进是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新时代研究生群体特点,分析了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之处,并从育人目标、育人主体、育人理念及育人平台四个方面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展开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立德树人 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7月份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了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培育高素质研究生人才的需要[2]。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深挖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拓展育人路径,优化育人理念,提升育人成效。
一、新时代研究生群体特点分析
1、群体构成复杂化
随着研究生群体扩招力度加大,生源呈现多样化,除了本科毕业后直接升学的统分统招全日制研究生外,还有从事一段时间工作后考研的学生以及在职进修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相比于前者,后者生源年龄普遍偏大,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具较为丰富,于是形成年龄、阅历、思想成熟度、学术能力不尽相同,差异化明显的当代研究生群体构成。
2、价值观点多元化
当代研究生大多已是95后,甚至已经涌现出少数00后。受新媒体时代影响,他们很早接触网络,在成长过程中会接收到大量庞杂信息,个人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同时由于已经接受过大学本科高等教育,学历相对较高,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思维更加活跃,个体差异更为明显。
3、心理压力加剧化
近年来,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人才竞争日渐激烈,研究生在学业、就业、婚恋等方面呈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当代研究生成长环境相对顺遂,使得有些研究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有些研究生被家庭、社会给予较高的期待,当现实与理想出现落差时,不能正视自身不足、及时调整心态,出现低落、沮丧和焦虑情绪,进而引申发展为心理健康问题。
二、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足
1、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局限
研究生思政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思政课堂上。相比本科生,研究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容易出现重学育而轻德育的问题,在时间精力分配上倾向于专业学习而缺乏思想层面上的指引和滋养。面对这种情况更需要高校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形式,贴合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需求,在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毕业求职等各个培养环节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全面提升思政教育成效。
2、导师思政育人有待加强
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首要责任人,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对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但目前仍有导师只关注学生学术科研,忽视了德育工作。此外有少部分导师因忙于自身的科研教学任务,与学生之间缺乏正确有效的沟通交流。目前很多导师已充分意识到研究生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出现沟通方法欠缺、沟通形式单一的问题,只谈学业或只讲思政,学育与德育相脱节,直接影响研究生思政教育质量。
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同育人有待完善
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作为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但由于职责范围和育人方式的差异且缺少行之有效的沟通反馈,其协同育人意识、协同育人机制还有待完善和加强。另外现行的导师考核制度常以科研成果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德育工作相关考核欠缺。而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潜移默化式的,难以量化评价。目前欠缺完善的机制提升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动力,保障研究生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三、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1、一个育人目标引领,坚持立德树人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3]为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树人德为先,育人先育德。研究生教育阶段是学生走入社会前进行系统教育的最后阶段,要充分考虑其群体特点与培养需求,在立德树人的目标引领下,坚持价值塑造和人才培养相统一,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相协调,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劳动卫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全面涵盖有机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
2、两个育人主体协同,加强合力育人成效
导师与辅导员亟需加强协同合作,完善合力育人体系,加强育人成效。现阶段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模式尚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构建权责明晰的顶层设计,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长效机制,如互通互助的反馈机制,协同共管的参与机制,定期分层的培训机制以及奖惩明确的考核机制,将导师与辅导员的优势互补、力量互融、资源互通。同时,充分发挥研究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主体意识,发挥学生骨干在群体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与榜样引领力量,形成导师、辅导员与研究生三位一体,有机联动。
3、四大育人理念融合,拓宽育人育才方式
研究生思政教育理念需因时而进。当代研究生群体的思维模式、行为认知以及心理特点具有其时代性特征,要在围绕学生培养目标和贴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多向融合,以学生教学培养、日常事务管理为抓手,在帮助学生、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教育和引导学生,实现“教育”、“引导”、“管理”、“服务”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育人理念。以该理念为导向,在日常培养环节注重德智体美劳各项育人内容相融合,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4]。
4、五大育人平台保障,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落实研究生思政教育成效需要全面有力的支撑保障,构建科研育人平台、实践育人平台、资助育人平台、网络育人平台和心理育人平台等五大育人平台,为研究生全面健康发展提供助力保障。围绕国家战略急需和科技前沿,注重研究生基础研究与工程试炼,搭建科研育人平台。发挥创造性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国际视野一体推进,构建实践育人平台。搭建经济型、发展型、成长型三大资助育人平台,拓展社会捐助渠道,深挖校企合作模式,多方助力学生成长成才。遵循因时而新的思政工作理念,搭建网络育人平台。开辟“微”思政、“云思政”教育阵地,强化学生思想引领。搭建心理育人平台,构建研究生心理沟通反馈渠道,举办有益身心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研究生人文关怀,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结语
高校应坚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领作用,强化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合力育人成效,坚持在教学、管理和服务学生的过程中加强研究生思想引领,努力拓展和深挖新形势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结合研究生培养特点完善育人理念、搭建育人平台,为研究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助力和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007/t20200729_475754.html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 [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6875/201011/t20101117_142974.html
[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4]窦川,“三全育人”视阈下的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