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苏州市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125
摘要:现在很多人把体育教学活动比喻成“放风筝”,学生是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风筝”,而老师只是那个偶尔拽线的人。“风筝”和“线”怎样和谐统一,“线”怎样更有效的引导“风筝”全在体育教师怎样合理运用体育课堂语言。本文介绍了小学体育语言引导学生练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语言,学生积极性
课堂语言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语言。它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师传递教育教学信息的载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占有重要地位,规范、精炼的课堂语言是教师达到很好教学效果的有力武器。
1体育语言的表现形式
体育课堂语言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肢体语言),在教学过程中,这两种语言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1.1有声语言
有声语言在体育课堂中包括讲解、口令、提示、评价、总结等,是我们体育教师用得最多的形式,由于我们教学对象为小学生,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讲解要做到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准确生动形象等,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激励性语言,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激发对体育的兴趣。例如在小学低段教学中我经常用“你进步了”“加油”“不错”“好样的”等激发他们的兴趣,小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通过教师的激励语言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会更浓。
1.2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也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体育课中,肢体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不自觉的被教师的无声语言吸引,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去模仿、探究、学习,然后通过肢体语言把信息反馈给教师,使教师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当学生完成了一项难度较大的练习时,教师用赞许的目光或者竖起大拇指予以表扬,同时点点头,使他们信心十足;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用目光给以鼓励,激起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及时的用眼神提醒或者走过去轻轻拍一下,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学生从教师的眼神里获得了温暖,受到了鼓励,自尊心也受到了保护。
2体育课堂语言的运用
2.1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术语口语化。
如果说语言是一门艺术,那么体育语言是一门学问。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专业术语,如果我们面对小学生满口的专业术语,学生会感到茫然,一头雾水,这时我们就应该把专业术语口语化。例如我所教一年级学生在投掷海绵球的教学中,第一个课时是熟悉球性的练习,第二个课时让他们先是复习,然后学生自主练习,在练习时我引导学生:“你能不能把你手中的海绵球投出去?试一试好不好?”学生异口同声的一个“好”回答以后开始练习,“咦,怎么还是抛接练习,难道没听懂我的要求?”我当时想学生可能对“投”这个概念不是很理解,那么我换一个字眼,然后我集中学生,把“投”改成了“扔”,这下子学生明白了,开始练习把手里的海绵球投出去。一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还处在感性认识为主的阶段,我们教师的讲解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在课前做好预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者口语来表达。
2.2多采用激励和启发性的语言,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可见,在课堂上表扬学生,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充满兴趣,带着热情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小李,跳绳一个都跳不来,怎么教也教不会,越是这样,每次上课的时候碰上跳绳就想逃避,有一次在练习时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我激励他“小李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跳绳能跳过去一个了,如果再认真练习的话肯定能跳得很好”,自从我夸了他以后,他上课的热情明显比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还不时来到我面前表现一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在跳绳测验中能顺利达到及格。
2.3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能够为学生学习新的内容创设良好的情景,引发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兴趣与思考,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能够使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练习立定跳远时,我描述了一个“青蛙捉害虫”的情景,让学生根据“一摆二蹬三跳起”的同时体验落地轻的动作,我提醒学生,如果落地太响会惊动害虫,那你就要饿肚子了!同学们在欢笑声中体验立定跳远的动作,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验、掌握。
2.4运用优美的肢体语言,产生“光环效应”
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语言习惯是体育教师气质语的主要内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一个细微的目光和面部表情都在影响着学生,起着无声的教育作用。体育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身教为主,教师示范动作的规范美、艺术美、形象美以及教师自己的身态美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形成一种吸引力。在体育课中,教师一个优美的投掷动作都会引来小朋友的掌声,小学生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容易对教师产生崇拜,抓住小朋友的这个特点,巧妙运用肢体语言。例如在一节跳绳课上,我让学生创想花样跳绳,“老师,你会跳双飞吗?”一个学生问我,“当然会了”我回答,“能连续跳吗?”学生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当然,不相信啊,我跳给你看”,一听说我要跳双飞,全班小朋友很好奇,把我围在了中间,“开始了”,我连续跳了10个双飞,每跳一个,都会响起学生的掌声、惊讶声,等我停下来,学生鼓起了掌“老师,你真棒”“老师,我也想学”,学生对我投来了崇拜的眼光.
3合理运用体育语言的实效性
3.1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教师要通过教学方法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健身的目的,这个教学方法的引导和激发,离不开教师语言的引导和丰富的肢体语言。
3.2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表扬、鼓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创设良好的教学秩序。
3.3调节了教学进程。
这种调节首先表现在教师通过学生的体态语言,收集反馈信息,借以调节教学进程。在体育课中,手势的提醒,哨声的提醒,眼神的提醒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说在学生队列调整时,我伸出四个手指,学生明白了四路纵队,伸出八,学生马上明白老师的意图,站成8路纵队,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不用扯着嗓子大叫,在看齐时,我提醒学生,看老师手势,然后我自己先是侧平举再前平举,学生马上明白前排侧平举,后排前平举,当然这些习惯的养成都和平时的点点滴滴积累有关,比如在课堂中间集中时,我哨音一响,学生嘴里说着“小手小手藏起来,嘴巴嘴巴闭起来”向老师靠拢,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给调皮的学生敲了一次“警钟”,便于教师讲解示范,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总结
体育教学由于其组织形式的独特性对体育课堂语言我们不应只理解为口头有声语言表达方式,同样肢体语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眼神、表情和手势在很多情况下,能传递教师的态度、情感和意图。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结合运用往往能使教学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自己对小学体育教学课堂语言的认识,并与同行分享旨在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学鹍.浅谈怎样构建有效的體育课堂[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
[2] 庹新卓.浅议如何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A].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C].2017.
[3] 王大为.谈体育课中学习兴趣的培养[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下)[C].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