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应注重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探微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第34期   作者:李敏
[导读] 随着国家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体育课上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李敏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国家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体育课上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必备的内容,它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也会相对较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总结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解决问题,真正将人文素质教育有效的开展下去。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人文素质教育;分析
        1如何正确理解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包含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是人文科学知识,包含很多内容,它强调的是人获得的知识的部分。而素质则是指人文精神,它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不是知识,而是指的人文系统,指的是人对生存意义和价值观等的理解,是一种为人处世,沟通交流的态度和性格,也包含人的道德等精神层面的东西。
        2人文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课开展的促进作用
        2.1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在社会里就必然会有沟通与交流。而体育教学课堂上的具体内容有动作练习,竞争练习等,每一个环节都是在教室外完成的。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一般会分为知识讲解,动作示范,学生自主练习三部分,而每一部分学生都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来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内容。比如,认真听取教师讲解的习惯,学生互相帮助练习的习惯,热心帮助老师和学生的习惯等,这些都是学生在体育课上必须接触的人文素质的知识。
        2.2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体育课堂看似在进行动作的练习,跟心理健康没有关系,实则不然。体育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健康素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均达标才能称为真正的健康。体育活动中会涉及很多心理的练习,比如跑步中的肺活量,体育比赛中的心理素质,胜利之后的不骄不躁,失败之后的不气不馁,长跑过程中的意志力,团队合作时的配合默契,队员之间的感知和理解等,以上都属于心理范畴。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教师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训练过程中,花费一定精力渗透人文素质,也是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2.3有利于学生文化知识的沉淀
        要想提升自己的记忆力,首先要拓展自己的身体素质。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人的反应能力、记忆能力等,这也会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比如,体育课上可以练习在规定时间内投篮次数命中的比赛,学生长跑过程中设置一定程度的阻碍,以此锻炼学生反应力等的训练,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3高校体育中在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
        3.1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旧落后
        近年来,虽然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一定的时间,但是有些高校仍旧存在体育教学观念落后的情况。高校体育教师认为高校的体育课只是学生的副科,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另外,有些高校在实际学习中仍然存在文化科目占用体育科目课时的现象,比如遇到天气原因等无法开展室外体育课时,直接改成语文数学等科目。这样下来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直接造成教师开展体育课堂的目标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师这样的观念很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观
        3.2教师的教学方法仍旧枯燥
        目前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部分教师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体育课上教师让学生安静的站成一排,教师在前边进行大量的口头讲解,学生安静的听。教师在进行口头讲解时,不允许学生插话,也不允许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讲解完成后,才允许学生自由练习。如果学生练习的不规范或者动作未完成,教师直接将责任推到学生身上,认为是学生不认真听课的原因。另外,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也不明显,往往学生在进行锻炼时,教师就在一旁观看,长期下去教师不重视体育课,学生也不会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


        3.3学生人文素质基础薄弱
        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要讲究劳逸结合,经过大量的知识学习之后,脑力劳动偏多。这个时候学生应当转化为身体锻炼来让脑力进行体息。但是由于有些高校体育课程并没有完善的进行下去,导致学生没有得到良好的锻炼,因此学生的记忆力等能力也就并不如人意,学生在学习其他文化科目上也就没有激情。
        4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课程开展中的高效措施
        4.1学校加强人文环境的建设
        高校体育课堂上要想渗透人文素质的知识,学校本身就一定要注意在学校内创造人文素养的环境。高校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时间远远大于在家中的生活时间,因此学校可以把学生经常活动的地方改创成富含人文素养的环境氛围。比如,从学校教学楼到餐厅经过的地方,可以在每一个墙面,每一个走廊,每一个长柱子上,都可以贴上有关人文素养的标语,让每一个墙面都会说话。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有关人文素养的知识讲座或者竞赛等,激发学生学习人文素养知识的积极性,学校还可联合社会有关机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志愿者活动等,加深学生对人文素养的理解。
        4.2提升教师的人文素质
        教师是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学习的引导者和创建者,因此要想学生具有高素质的人文素养知识,教师就一定首先要具备专业的人文素养知识。因此,高校对校内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知识一定要有严格的要求。体育教师也应自身重视人文素养。比如,在开展教研会的时候,体育教师可以针对人文素养进行沟通交流,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关于人文素养方面的培训,还可通过互联网等学习关于人文素养方面的知识。另外,教师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人文修养储备知识,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3创新教学模式,坚持生本理念学生
        在学习的时候会遇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因此教师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吸引人,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将课堂的效率提升上去,高校体育课堂也应如此。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学习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然后结合学生的学情,比如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倡导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发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认真贯彻这一点,时刻践行这一点。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快速消化体育知识的能力,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既提高了体育知识,又能锻炼语言沟通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人文素质,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体育核心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4.4善于抓住启发点,及时渗透人文素养知识
        高校学生进行体育课之后,要继承和发扬体育精神。因此,体育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多多寻找机会,多多创造机会,善于找到关于渗透人文素养知识的启发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对人文素养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比如关于2020年北京冬奥会的人文素养,体育教师可以搜索北京当年申奥成功的视频,或者中国健儿在奥运会的精彩视频让学生观看。另外,教师也可搜索关于中国女排精神的相关视频,这样通过听觉视觉的刺激,有助于学生更加理会中国的体育精神,也更加了解人文素养知识
        4.5增加体育理论基础,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
        一般学生认为体育课直接锻炼会更加有效。但是体育课上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前提一定是对体育的理论知识有深刻的了解,而不仅仅是直接进入锻炼的环节。在遇到天气等的原因无法进行室外体育课时,体育教师将课堂转变成室内,开展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科学采用方法,加强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进而提升学生整体的体育能力
        5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课堂上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有很多,教师要意识到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学校、教师、学生甚至是社会都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学生获得专业的人文素质,这样才能使国家拥有大批高素质人才,才能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孔祥.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03).
        [2]姚建明.我国高校体育人文教育现状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4,4(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