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习友路小学 23003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素质教育不断推动背景下,当前小学教学体系下,音乐教学作为学生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其重要性不断凸显的同时小学音乐教师也要积极探究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方式方法。既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也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高年级音乐课程教学中律动教学法的应用,以期通过教学方法的实践措施与应用策略提出改进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律动教学;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
引言:
小学音乐教学的组织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而高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虽然表现出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其仍然对于趣味性、游戏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着较强的参与兴趣。因此在当前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背景下,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要积极探究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律动教学法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改善了课堂的知识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在探究提高教学质量方法时要主动分析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通过优势的把握、实践方法的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一、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的必要性
在素质教育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的组织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学的组织要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既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与传统的音乐教学不同,当前新课改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组织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注重音乐学习中的听歌与唱歌,同时也要注重音乐教学的唱跳结合。
律动教学作为强调学生多感官调动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既能提高学校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着一定的相对性。而在律动教学背景下,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对于音乐旋律、节拍、主题的感知可以使教与学达到深度的融合,既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来。使学生以更加自觉主动的态度获取音乐审美与作品情感体验。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的实践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律动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组织可以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小学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以趣味性、游戏性的教学活动达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
(一)在模仿中律动
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实践参与可以使其更好的理解音乐,感知音乐。律动教学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要积极探究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式方法。小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了更强烈的模仿意愿,而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要把握好学生喜欢擅长模仿的个体特征,通过课堂教学背景下音乐律动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动态的模仿过程中更好的把握音乐情感,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虽然小学生有着相对较为简单的思维特点,但其快速发展的身心特征使得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对于学生音乐感知能力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对音乐教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把握音乐节奏的过程中要针对性的通过情境的设置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歌曲的主题思想。音乐教材所涉及到的文字既有着表面的节奏特征同时也有着更加深层次的音乐内涵。教师在当前教学实践背景下,其对教学的组织可以通过课堂模仿活动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以动画视频的形式为学生更好理解主题内涵,奠定生动的形象感知。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对于动态化视频的模仿来掌握歌曲的节奏与情感。
(二)在游戏中律动
在学生对于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讲解并不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因此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教师在组织音乐教学,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把握好学生喜爱游戏的发展特征。通过游戏与律动教学的有机融合,在音乐课程中以游戏元素的参与吸引学生主动加入音乐课堂实践的同时也打破传统音乐理论教学枯燥无趣的教学模式。
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而言,在进行音乐学习时,除了简单的音乐跟唱之外,也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而教师在从律动教学角度对于音乐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于音乐教材中的音乐要素进行提取,通过课堂教学情景中音乐要素与游戏元素的融合,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课堂设置,使学生在游戏参与过程中以不自觉的理论知识获取模式来提高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效果。
课堂教学实践背景下,教师在对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进行推动教学组织时,其所选取的游戏方式以及游戏规则要符合学习内容的学习需求。小学音乐课程的组织一般采取歌曲聆听、亲自示范、学生跟唱等不同的方式,而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时也要将不同的教学环节融入到整体的游戏过程,使学生在聆听环节通过游戏问题的思考来进行不同动作的展示;在示范环节使学生在仔细的观察下开展一定的模仿;而在学生的跟唱环节则要求学生在游戏的互动过程中融入一定的律动形式,从而使学生在音乐游戏的互动过程中既轻松愉快的完成整个学习环节,同时也通过知识的迁移为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奠定基础。
(三)在联想中律动
小学生处在思维快速发展的时期,而高年级学生既有着相对较为成熟的思维,同时也有着一定的思想意识,因此在对高年级学生开展律动教学时要注重对于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音乐课堂知识讲解是音乐教学基础的教学任务,而通过音乐教学对学生联想能力的发展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思维。在对具体的音乐篇目进行学习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前任务的布置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之前,在资料的收集以及整理过程中对于所学习的题目有基础的了解。而教师在课堂为学生创设音乐律动情境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的播放使学生在观看与理解的过程中思考其中的音乐内容。
而在基础的音乐律动氛围活跃之后,教师的律动教学开展要重视对于学生歌曲情感感知能力的培养。在音乐的感知与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对其中的节奏节拍进行跟唱与处理过程中能更好的把握音乐素材的内涵,对于有着故事情节的音乐作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大意的梳理、情节的提要,使学生在音乐跟唱过程中开展对于音乐描绘画面的想象,在相应提示下,以对应动作的展示来更好的理解作品的主题与内容。
而除了音乐跟唱之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表演歌舞结合等多样化的形式,使学生在基础的音乐素材理解过后,以二次创作以及主观表现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学生在舞蹈动作的编排、演练过程中的情节再现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作品的深刻内涵,锻炼其音乐思维的同时也理解音乐背后所传承的音乐文化。
三、结束语
结束语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的实践与组织有着较好的音乐效果,而为了充分发挥律动教学的实践价值,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时也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以不同的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保证律动教学应用有效性,也切实以律动教学的实践来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生动趣味的学习过程中更好的体验音乐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邹芷霖,郭威.律动教学法在小学合唱的应用与研究[J].戏剧之家,2019,No.324(24):194.
[2]朱姝.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C]//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一).2020.
[3]陈爱华.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体态律动教学的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0(1):12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