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第34期   作者:褚玉科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实施,现阶段小学教育教学中小学科学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褚玉科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玉龙湖小学   山东  滨州  2566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实施,现阶段小学教育教学中小学科学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小学科学的教学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做与思”的重要意义,将“做与思”完美的融合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中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和实践方面的双重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教学策略展开了探究及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做与思;融合策略
        传统的小学教育教学中虽然设有小学科学学科,但多数教师对小学科学的教学不太重视,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老师,存在主科教师“霸占”小学科学课堂的现象。这一教学现状使得学生对小学科学的学习热情较为缺乏,认为科学只是一门不重要甚至考试都不考的科目,影响了学生对于小学科学的学习积极性[1]。加上多数科学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的教学中习惯采用自我口头讲解及板书为主的教学策略,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科学知识的状态中,缺乏自主思考和实践的机会与时间,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不高,直接影响了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限制了学生科学素养、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及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的融合“做与思”的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营造趣味性、创新的科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体制下,为了更好的实现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的融合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学生群体中进行充分全面的了解,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在掌握学生对于科学学习方面的兴趣点和年龄特点之后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特点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创设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积极、创新、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深入科学课堂中去探究、思考与实践,转变学生对于以往科学教学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学科学课堂“做与思”的融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2]。

如在进行“工具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以下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以动画视频的方式演绎出一个小朋友组装自己喜欢的机器人的画面,当这个机器人快要组装成功的时候小朋友发现机器人肩膀中间有一个小洞,而手臂中间有一个像螺丝钉的东西,用手将两者没法拼接在一起,这时小朋友像你求助应该怎么样将机器人的手臂和肩膀连接起来呢?”在创设这一教学情境后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独立的空间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与分析,最终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下回答说需要用螺丝刀,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进一步的深入提问:“螺丝刀属于什么?这些工具在平时我们的生活过程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通过创设趣味性、创新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及问题探究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融入科学课堂中去思考和探究。
2.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培养学生“做与思”相结合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开展“做与思”教学习惯的培养教学,促使学生在日后科学学习探究实践活动中都能一边探究一边思考、一边实践,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科学课堂中应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微课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问题导入模式及交互式白板教学模式等等。在创新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刻意的引导学生将做和思结合在一起,充分的发挥做与思的作用和意义,利用正确的引导展开实践性的教学,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科学、深入科学、了解科学[3]。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抛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以自主动手、积极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学习,保证学生能很好的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及技能,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有效性。
3.积极开展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做与思的能力
        早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寻找机会积极开展和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性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更好的培养学生做与思的能力和意识,强化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这一实践性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分成3或4个人为一组的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探究的学习更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别人身上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4]。如在进行“植物的生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合作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或蔬菜、水果,由组员进行商量投票决定,促使学生在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的过程中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在实践动手的过程中思考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和环境。通过做与思的实践性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农民的辛苦及植物生长的过程,强化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
4.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措施将“做与思”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在科学实践过程中积极思考,在思考探究中实践操作,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何为. 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J]. 小学时代, 2019,13(35):26-27.
[2]李树新. 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J]. 中华少年, 2019, 22(5):35-36.
[3]杨峰. 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J].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 2019, 15(002):P.55-55.
[4]曾瑞芳. 小学科学教学中"做与思"有效融合的策略[J]. 基础教育研究, 2018, 488(10):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