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中的《逍遥游》篇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第34期   作者:杜钊旭
[导读] 《逍遥游》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又是《内》七篇之首
        杜钊旭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 广州,510000
        《逍遥游》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又是《内》七篇之首。将《逍遥游》放在《庄子》的第一篇,客观上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
游乎四海之外的人生哲学
        “逍遥”一词虽然早见于《诗经》中,如《郑风·清人》就有“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之句,但作为哲学概念使用,却始于《庄子》,它的内涵也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①。《逍遥游》中的“逍遥”指的是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崔大华在《庄学研究》中说:“庄子思想发源于对人的精神自由(逍遥)的追求”,“庄子思想的核心是他的人生哲学”②。
        《逍遥游》中,对于鹏来说,它的活动范围非常之大,上能达到九万里的高空,远能自北海飞至南海,行为极其豪迈壮观,这是大鹏的生活方式;而对于斥鷃来说,“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③。前者行为极其豪迈壮观,看似逍遥,实则十分不自由,飞翔时需借助飓风之力,以及相当大的空间;而后者因为生活环境的限制,形成了目光短浅的习性,因为无能力去广袤天地遨游,甚至于反过来讥笑大鹏。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③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完整的一天是什么,春生夏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四季的变迁;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叫做灵龟,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但一般人提及长寿,就举彭祖来相比,这不是很可悲吗?
        对于人类,庄子提出了抛弃物性、回归自然的人生哲学:“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③不被种种事物所累,活得自由活得潇洒才是真正的逍遥。


关于名利的追求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③《逍遥游》下篇,尧想要将天下禅让给许由,以打比方的形式论述了日月与爝火、春雨与人为灌溉的关系,进而引发关于禅让天下的讨论,表明了尧想将天下禅让给许由;许由同样以打比方的方式回答了尧,列举了鹪鹩筑巢、偃鼠饮水,进而说明天下于己毫无用处,对于许由来说,这只是虚名罢了,而虚名又是实利之宾,他并不想做一个贪图实利的人。
        尧和许由的人生追求不尽相同,这名利对于尧来说可能是人生的理想,而对于许由来说兴许却是负累。名利虽好,但如同许由这样的人却看穿了名利的本质,如同鹪鹩筑巢、偃鼠饮水,事物于自己,足够即可,天下对许由而言毫无用处,于是婉言谢绝了尧的请求。刘永霞在《庄子“逍遥游”的人生哲学》中评价道:“这样的人对于名利、生死等等都是同样的态度,忘掉了自我,只求自然的豪放,内心充足、无灾无福的安享天年”。④
        庄子用《逍遥游》等篇创造出了一种理想人格,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并且具有积极意义。它启发人们不要被生活所压迫,并为那些被生活所摧残的人们提供一条不一样的出路,用不同寻常的方法追求生活的意义。丰富的人生哲学,不仅指导我们怎么活,还指导我们如何活得精彩。

参考文献:
        ①孙克强,耿纪平.庄子文学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8
        ②崔大华.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11
        ③张远山.庄子复原本注译【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8
        ④刘永霞.庄子“逍遥游”的人生哲学【C】.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文化史室.东岳信仰与北京东岳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