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爽 郭玉颖
四川省成都墨池书院小学 610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学生的地位以及日常授课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传统的班级评价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不再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小学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也成为了评价的标准,通过新型学生评价准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还使学生某些良好品质进行保存和发扬,因此,对学生的这些行为按照原则进行评价就成为目前班级评价主要参考准则。
关键词:小学学生;班级评价;原则和程序
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对于学生的评价作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日益受到学校和教育者的重视,教师作为进行教育活动的主体和学生日常接触者,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凝聚班集力量的主体,因此,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班级学生评价修养,才能够有效地保证学生的学业进步和素质发展。
一、教师在学生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日常工作,尤其是对于班主任而言,其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又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怀者,因此班主任与其他教师相比,班主任给予小学学生的评价往往能够更加把握住评价的核心,且评价的范围更加广阔,但是任课教师在整个评价构成中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任课教师能够根据小学学生课堂中的某些表现做出评价,这一评价虽然具局限性,但是多数情况下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整体特征与水平。因此,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其发挥的评价作用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班级评价中出现的问题
素质教育背景之下班级评价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在开展班级评价过程中仍存在某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教师对于评价的意义认识不足,评价过程不够规范。在某些学校的教育过程中,学校领导缺乏对小学学生评价的重要性认知,因此教师也相对忽视对于学生的评价,班级评价仅仅集中于学生学期末的素质评价报告中,且评价的内容较为单一,没有针对具体学生制定具体的评价方案,因此,这种形式化的班级评价并不具备真实的存在意义。
其次,将学生成绩、日常表现和评价相联系,在某些教师的评价原则当中,成绩依然是评价的主要标准,且在进行班级评价时,所有的评价内容均依据学习成绩展开,相对忽视学生的创新、合作、道德等品质,且教师将优等生与后进生区分对待,并在评价过程中掺杂了较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无法确保班级评价的最终效果。
再次,评价内容无法发挥出对于学生的激励作用,班级评价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其激励性,通过班级评价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激励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某些教师在进行班级评价时评价的内容过于单一,手段也过于老化,对于小学学生某些方面的肯定性不强,因此也无法发挥出班级评价的真实意义。
最后,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进行班级评级时无法涉及到所有学生,因此会导致胳臂学生受挫,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身心发展。
三、小学班级评价原则
在学生评价过程中,为了体现班级评价的价值,评价必须符合客观规律,且要建立在科学、系统的分析之上,人们对于客观规律的认识愈加深入,所制定的原则也愈加准确,班级评价同样如此,教师对于学生愈加了解,其做出的评价也会更加符合实时,因此,在进行班级评价时,必须遵循评价的基本原则,即科学性、可观性、全面性、可行性、可比性等原则。
首先,班级评价的科学应原则是指评价的内容必须建立在科学之上,只有这样评价的最终结果才能够被家校认同,在班级评价中的科学依据包括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以及教育评价科学等远离,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在确定各项指标时都要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
其次,客观性原则要保证学生之间的平等性,将所有学生的评价都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当中,不能因为评价某个学生而忽视了对于另一个学生的评价,而且评价标准要适用并包括所有学生,不能因为某一学生群体而修改评价标准。
再次,全面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学生的评价内容上要做到全面性,因此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考虑各个评价标准之间的制衡关系,使各个标准尽可能地处在统一水平,不可过分地强调或者削弱某一标准。
最后,可比性原则要求使用量化或者等值化两种方式,量化是按照等级之分进行评价,其优点在于能够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层,在方便因材施教的同时,通过分层评价学生,能够更加刺激学生朝着评价中的激励方向发展,缺点是某些家长认为通过分层的方式评价学生有失公平。等值化是按照统一的标准评价学生,通过统一标准评价学生能够确保评价的公平性,但是在确定评价准则时,过高的评价准则又不利于后进生的进步。
四、班级评价的常规程序
在进行班级评价前,教师应当充分了解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并将学生的表现进行归纳,此外,虽然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但是却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参考,因此,在评价中可以向学习方面侧重,并将学生的其他表现进行结合,确定最具有权威性的评价准则。其次,在班级评价的实施阶段,若时间充足,教师应当评价到每一名学生,若时间紧张,可以依据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类,如按照合作交流能力、学生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在以评价标准划分学生群体时同样要涉及到每一位学生。最后,进行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重要体现,能够对未来班级的发展趋向进行规划,因此总结性评价的内容不仅要概括全面,而且还要对未来进行展望,从而增加学生对于学习生长的信心。
结语
班级评价是班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班级评价准则,能够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且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仅仅依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还要渗透多元的评价内容,结合多种评价原则,通过班级评价促使学生朝着高素质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赵笑花.班级评价管理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7(01):21.
[2]刘淑越.创新视域下高校优秀班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教书育人,2018(07):25.